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08年01月09日
工报视线
02

讲述农民工的欢喜与忧愁

最近在网上流传一封《中国农民工给全国人民的公开信》,上面是这样写着:“我们是中国农民工,也是光荣劳动者。我们很渺小,活得平凡了。但扛起那冷铺盖,漂泊天涯,靠一双手,凭一身汗,挺起了“中国制造”的伟大脊梁,为中国的繁荣强大,注入了谁都不敢抹杀去的力量。从大山走出,来自黄土地,在江湖的风风雨雨里来来往往。几度回首,几许泪流,故乡何处?父母何在?几多艰辛,几缕重重……”

又是一个春节,在外打工的农民工兄弟将带着这一年挣来的“辛苦钱”回家过年了。这些钱或许将是孩子今年的学费,或许将是家里明年地里的肥料钱,也或许是治病的救命钱,但只有他们自己懂得里面饱含的辛酸苦辣,这里的欢喜与哀愁……

讨工资

见到焦孟牛和毕超产是在未央区法律援助中心,和他们一起来的还有其他5个农民工。当时他们正站在援助中心的一角为谁出面和援助中心的律师说事私下嘀咕着。其实他们早上就来了,但因为人太多没轮上,只好下午早早就来排队。

“还是你来说吧,我也不大能给人家说清楚。”另外一个农民工指着焦孟牛大喊着。

今年8月多焦孟牛和他这几个工友被一位名叫杨泽平的四川包工头叫到一起,说是给枣园村的一户人家盖房子,每天工钱80元。大干了四十天,房子早在10月份就盖完了,可对方却说面积数和最初约定的不一样,迟迟不肯结账。他们几个上门要过十几次但都没能把事情谈下来,最后只能希望通过法律途径来解决这事。因为找不起律师,听别人说法律援助中心可以免费为农民工打官司,他们决定来试试看。

“我们也是第一次遇到这种事情,以前也常在外面打工。这不我们连包工头也一起告了,他是第二被告。”焦孟牛指了指旁边的杨泽平。其实这个所谓的“包工头”在装扮上和农民工没有什么差别,只见他拿出一张用稿纸写的协议,上面用油笔写着对方对工程的几点要求,最后面是两人的双手画押。

“你愿意让这些工人告你呀?”记者问杨泽平。

“愿意。其实这工程干到中间的时候那边已经不给钱了,可我们工人还是把活干完了。大家都想着尽快把活干完,就可以给我们结账了。”杨泽平有些无奈地说。

经过援助中心律师一番询问和帮助,这几位农民工一一拿着自己的起诉书,到对面的法院去立案了。而再过一天,将是冬至,我想他们肯定是吃不上饺子了。

打官司

2007年对于段超养这个来自周至县的农民工来说是人生中最为不平凡的一年。工伤鉴定、劳动仲裁、民事诉讼,这一路走下来让他备感艰辛,但最让他心寒的是一年下来事情仍没有结果,工伤赔偿至今一分没有拿到。

2006年的10月在西安北郊某企业打工的段超养在上班的时候不慎将右臂卷入机器,造成右肩部挫断毁损伤,劳动部门认定为工伤,伤残等级三级,属因工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停工留薪期8个月。2007年5月西安市未央区劳动和仲裁委员会裁决该企业支付他一次性伤残补助、护理费等共计26057元,并且每月支付他工伤伤残津贴676.8元。本以为可以拿到赔偿了,但到了9月份这家公司却因为不服工伤鉴定结果先后两次将陕西省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告上了法庭,还好法院均将其起诉驳回。一天一天就这么过去了,段超养不但没有工作,还不得不拖着自己伤残的臂膀在西安和周至间来回奔波。后来企业又因为这起劳动纠纷将段超养告上了未央区人民法院,不过让段超养欣慰的是在11月11法院出具的民事判决中仍基本维持了劳动仲裁的裁决。

拿到判决书的时候,本以为这件事终于可以随着2007年的结束而尘埃落定,但该企业却又一纸诉状将段超养送到了西安中级人民法院的法庭上,段超养也将在新的一年继续自己的维权之路,继续自己的官司。

犯错误

其实小超到底叫什么名字我也不知道,但这个只有14岁的农民工那张挂满泪水的稚嫩小脸却一直在我心里难以忘去。那天因为自己的同事有事走不开,他被独自安排到我家刷壁纸的基膜。其实工序很简单,只要用辊子将药水在墙上滚一遍就行了,但很不幸这个刚刚离开家只有一个礼拜的小孩却犯了致命的错误——刷错了墙,将客户家刚刚油漆好的两面墙给毁了。

被户主发现后小超有些不知所措,他依旧在那张刷错了的墙上不停的滚动着辊子,无论我问什么他都不吭声。不一会我发现他不见了,心里不由担心他是否出了什么意外。找到他的时候他正蹲在另外一间房子的一角,将头埋在两腿之间,微微抽泣着。

“你多大了?”“哪来的?”“出来多久?”

“14”、“河南”、“一个礼拜”。

“为什么不上学?”

沉默……

“你和谁来的?”“这个公司一个月给你多少?”

“我表哥介绍我来的。”“不知道。”

“管吃管住吗?”

“管”

后来他同事来了,在不停的责备声中小超依旧一声不吭的蹲在那儿收拾着工具。再后来那家公司为此赔了300元,只是不知道是否是从小超的工资中扣除的……

当代表

2007年在西安打了20年工的长安区农民工赵超峰,被三桥街道工会组织推荐为未央区人大代表候选人,在826名选民中获得了823票,当选为未央区第十五届人大代表,成了进城务工群体代言人。

曾在乡办企业当技术工人的赵超峰早在1987年就来到西安打工,当时离开家只身来到城市就是为了能长长见识,多学点东西。1997年他来到陕西捷瑞钢结构有限公司,在这里算是扎下了根,目前是这里组焊车间主任,月收入也在3000元以上。虽然先后换过6家大大小小的企业,但学好技术一直是他追求的根本。2005年他由于技术出众被西安市工会评选为‘西安市技术能手’,2006年被评为‘西安市十大技术标兵’。

“这几年出来打工的人多了,而且国家的政策也一年比一年好,但我作为农民工觉得国家还应该关心农民工的学习,政治的、法律的,特别是在学技术方面。毕竟以后的路好长着呢,现在很多农民工出来打工就是单纯的为了赚钱,不像我们那会学技术已经成了气候。农民工需要转变观念,政府也要采取一些方法促进他们学技术。”这是赵超峰目前最担忧的一个问题。

在赵超峰周围大多都是农民工,谈起他作为代表的设想,赵超峰说:“他们选举我当代表,就要以前不一样。我也走访了一些单位,听取了部分人的心声,在这次会上我也口头向上面做了反映。干着一届代表我就要履行职责,深入到农民工中间把他们的期望、体会、我看到的,想到的下次用书面形式反映到大会上。” 本报记者 任乐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