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新形势下深化企业民主管理工作的思考
如何在新形势下进一步完善、深化民主管理,依法维护职工的合法权利。结合工作实践,我们认为当前深化民主管理工作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要深化对新形势下民主管理工作的思想认识。首先,要从思想上明确企业劳动关系的和谐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企业民主管理是建立和谐劳动关系的载体。充分发挥民主管理作用,通过民主管理协调劳动关系,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把劳动关系纠纷解决在基层,为构建和谐社会打好基础。其次企业实行职工民主管理与企业加强行政管理是辨证统一的关系。职代会和行政管理各有其职权,二者是企业管理中的不同侧面,必须相互依存,共同存在。民主管理则是通过组织职工参与民主管理、实施民主监督从而理清员工的思想,保障员工的民主权利,凝聚员工队伍,提高员工队伍的战斗力,从而形成一个企业发展的良性循环氛围和环境。
二、要不断拓展职代会的职权范围。民主管理的主要形式是职工代表大会。新形势下职代会职权的拓展,更有利于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更有利于职工民主管理制度的深化,更有利于企业的发展壮大。结合企业实际,特别要注意从解决突出问题入手,坚持企业重大决策必须向职代会通报、企业重大改革措施出台前必须广泛征求职工代表意见、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必须提请职代会审议通过、企业改制方案和职工安置方案必须提交职代会讨论审议、企业领导成员必须向职代会报告履行职责和廉洁自律情况并接受职代会民主评议等等。比如对集体合同草案、工资协议草案以及其他专项协议、劳动合同标准文本、职工奖惩办法、工资分配办法的讨论审议以及推选职工董事、职工监事等都应纳入到职代会职权当中,进一步推动职工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权利的落实。
三、要努力提高职工代表的参政议政能力。民主管理质量如何的关键是职工代表的素质。一般来说,职工代表要具备四种能力:一是要有参与能力。要熟悉党的方针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规及相关的业务知识,在民主参与时能够谏言献策,言之有物,既符合政策要求又适合企业实际;二是要有调研能力。作为职工代表,应经常深入到职工当中,或者其他相关工作范围当中,了解职工所想、所盼,掌握第一手资料,及时准确地反映职工的真实意愿;三是要有分析能力。要熟悉本单位的各种情况,对企业改革措施、规划、职工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能够进行分析归纳,形成条理清晰、较为客观的意见和建议;四是要有表达能力。表达能力就是要敢于说、善于说。敢于说,就是要求职工代表要把自己了解到的职工的意愿和诉求通过自己反映上来,且不可前怕狼后怕虎,畏首畏尾,欲言又止。善于说,就是要求职工代表,把要反映的事件、情况用对方能够接受的语言表达出来,讲究一些策略,以此达到最好的效果。
要切实增强职工代表的这四种能力,在实际工作中要把好三关:一要把好入口关,职工代表坚持民主选举,切不可指派,确保选出的代表既有一定的参政议政能力、又有群众代表性。二要把好培训关,对职工代表进行经常性的培训,不断增强职工代表的责任意识、民主意识、法律意识和监督意识。三要把好述职评议关,职工代表要定期向选举单位述职,接受选举单位职工的评议,通不过评议的要及时撤换,避免代表不作为,促进代表素质不断提高。
四、要进一步加强民主管理体系建设。通过几十年企业职工民主管理的实践,企业民主管理的体系建设,主要是企业职代会、车间职代会(民主管理职工大会)、班组民主管理会三级。在这个体系中,班组民主管理是基础,企业民主管理是关键。企业层的民主管理是方向性的、原则性的。如企业的各项制度、措施、方案要靠企业职代会审议制定,这是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建立和谐劳动关系的源头,也是职工行使主人翁权利的重要形式与载体。而班组的民主管理是具体的,是维护职工权益、建设和谐劳动关系的最前沿阵地。在完善深化职工民主管理工作中要抓两头带中间,形成企业有制度、车间有细则、班组有落实措施。这种自下而上的民主管理,可以真正把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建设和谐劳动关系落到实处。
总之,紧紧抓住发展和谐劳动关系这一主线开展工作,广泛组织职工参与企业管理,努力把民主管理融入到企业管理体制之中,切实维护好职工的合法权益,进一步发挥好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促进企业、职工共同发展,才能真正实现在共建中共享、在共享中共建。
(索苇 强宝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