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能干不能干,先让群众看”
在政协云南省第十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李大剑委员建议,对于拟提拔任用的干部,应让群众知道他做出过哪些成绩,了解他有多大本事,“能干不能干,先让群众看”。(1月22日《中国青年报》)
选拔任用干部是领导说了算,还是群众说了算,是由少数人在少数人中选人,还是由多数人在多数人中选人,事关干部选拔任用的性质和方向。党的干部是人民的公仆,提拔任用之前理所当然要倾听群众的意见,看看群众答应不答应、满意不满意。因此笔者以为,倘若在干部选拔任用问题上能够做到“能干不能干先让群众看”,至少具有以下三个好处:
一是有利于干部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和科学的政绩观。干部选拔任用领导说了算,必然导致下级干给上级看、一级围着一级转,只要上级领导关注的事就是大事,只要上级领导满意的事就是好事。如此,群众的利益自然也就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只有让群众决定干部的升迁去留,才能使干部更好地树立起正确的权力观和科学的政绩观,把实现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追求政绩的根本目的,把获得人民群众的认可作为检验政绩的根本标准,真心实意、踏踏实实地做一名让群众满意的公仆。
二是有利于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和选举权。知情方可出力,尽管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但如果对拟提拔任用的干部一无所知,群众如何能够正确行使手中的权利?结果必定依旧是让群众靠边站、让少数人说了算。只有充分相信群众、充分依靠群众、充分发动群众,让群众了解情况、反映问题,才能将干部置于群众无所不在的监督之下,使那些平平庸庸、无所事事甚至存在腐败问题的干部难以遁形。
三是有利于形成公开、公平、公正的选人用人机制。任何丑陋行为都是见不得阳光的,只要把监督权交给广大群众,置干部选拔任用于阳光下运行,必然能够有效避免暗箱操作和拉选票、拉关系等人为因素的影响,形成“多数人选人、在多数人中选人”的开放式选拔任用机制,这样,既能提高知人识人的准确性,又能在一定程度上遏制跑官要官等不正常现象。
(张森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