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的故事
□文/王海椿
不用说,老鼠是令人讨厌的东西,但它又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不说老鼠的行踪无处不在,单在十二生肖中它就堂而皇之地占着个位置,看来谁的生活也讨不了一个“鼠”字。
尽管提到老鼠就毛骨悚然,但它也给了我的童年带来很多的乐趣。
小时候村里家家都穷,时常没有粮食吃。可田里的老鼠倒活得自在,看它们一个个在田间穿梭,肥肥硕硕,行动敏捷。它们不但偷着粮食,秋天还忙着储藏,以备过冬。收庄稼时,大人会指着鼠洞说:“里边肯定能挖不少粮食。”
于是秋闲时,我们就扛着铁锹、竹竿,到田野里去挖鼠洞。
还没到田里,大家就开始了吹牛,这个说:“今天我一定挖得最多。”那个也不示弱:“哼,我肯定比你多。”谁都想拿到挖鼠窝的冠军。
可真的挖起来,并不是简单的事。都说狡兔三窟,事实上老鼠比兔子狡猾多了,田野里到处是鼠洞,四通八达,与冀中地道有得一比。你不知道它的粮仓在哪,常常挖了好久心里也没底。只有等到有人惊喜地喊:“在这里,在这里呢!”大家蜂拥而去,用手往外掏,金灿灿的大豆就被掏出来。此外还有花生、玉米、红薯等,少则二五斤,多则一二十斤。那场面,比生产队分粮食还热闹呢。
有时,大老鼠受惊吓哧溜窜出洞来,如同惊弓之鸟一般逃去。我们便会挥舞着铁锹、竹竿,一阵猛追,但往往追了一会儿就不了了之,因为在跑步上我们根本不是老鼠的对手。如果洞里留着小老鼠,鼠洞里的粮食定比别的鼠洞多。
冬天很冷,我们却买不起帽子,两只耳朵在上学的路上被风吹得像刀割一样。村里的才仁叔修房子时捕了一只老鼠,不知哪来的灵感,扒了鼠皮,风干后给他的儿子做了一副鼠皮耳套,我们拿过来试着一戴,真的好温和。于是我们也都想有一副这样的鼠皮耳套,就去田野里捕老鼠。
捉鼠也不是简单的事。在田野里奔跑的很难捕得到,藏在洞里的又无从下手。才仁叔告诉我们一个办法,先找准鼠洞的进出口,接着把另一个洞口封住,从这一个洞口灌水。果然老鼠被灌进去的水逼了上来,钻进了我们布下的网中。
我们把捕到的老鼠扒了皮,风干后让妈妈或奶奶做成耳套。老鼠皮做成的耳套虽然不好看,可真的很暖和,外出再也不用两只手捂着耳朵跑了。后来,我们还把多余的老鼠皮拿到专做皮耳套的人那儿去卖,二角钱一张。一天可捕十几个老鼠,鼠皮能卖好几元钱,每人可分到几角钱。
现在已没人在乎被老鼠偷去那点粮食,挖鼠洞的事已没人做了。冬天,孩子们都戴上了各式各样的新棉帽,鼠皮耳套也成了历史。但回想起小时候老鼠的故事,既是乐趣,也使我倍加珍惜这个美好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