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08年02月05日
煤业化工专刊-安全之窗
07

“技改忙人”鱼利斌

提起鱼利斌,那可是华山化工集团的功勋人物了。他在化肥厂原运车间担任技术员,勤奋好学,善于钻研,经他手完成的技改项目先后获得过集团公司技改大奖,每年为公司创效达百万元。

一号龙门吊是厂里上世纪七十年代购置的大型设备,因超期服役而导致事故频发,每年检修费用就能超出规定的六倍。鱼利斌看在眼里,急在心头,他就对着这台起重大设备动起了“心思”,他把运行中发现的问题一一记录在案,吃饭睡觉时都要仔细琢磨一番。他带领检修工对通盖材质改造后进行解体大“手术”。8月的天,烈日当头,龙门吊大车钢板热得发烫,温度高达60多度,只好垫着木板连续作业,提前优质高效地完成了这台“庞然大物”的技改任务,此项技改每年为公司节约资金20多万元。

化肥厂二系统开车后,小粒煤含粉率居高不下,造成炉产气率低、能耗大。鱼利斌可没少动脑筋,他经过多次测量,勘查现场,很快就确定了技改方案,仅用4天时间就完成了技术改造,且一次试车运行成功,每年为公司增效12万元。返筛小粒入炉含粉率高出厂控指标5个百分点,屡次改造,收效甚微。一天他看到有一套汽运煤过筛闲置着,突然灵感一动,一个技改策划在脑子里形成:将该设备改造对小粒煤进行二次过筛过滤,把分流出来的小粒再经过系统筛粉分离后肯定会有大收获。他的想法得到车间领导的支持,经过4次实验后,达到了预期效果。这项技改不仅利用了废旧设备,而且为工厂节约了一笔资金,获得了集团公司年度技改一等奖。

根据生产需要,造气炉在2002年改烧焦炭,由于车间设备不配套,不到两个月时间,溜槽全部磨损漏煤,运转周期和负荷日渐加大,这是考验鱼利斌最关键的日子,有时午饭没吃到嘴里就赶往车间抢修,大小故障接连不断,把他紧紧地拴在了生产现场,既当钳工又当焊工,忙起来没完没了,他就卷起铺盖睡在了车间,随时准备投入到下次抢修任务中。

鱼利斌参加工作二十年,把全部家务甩给了妻子,很少过问家里的事情,一心扑在车间的技改工作上,专注而执着。休假回家,已经上初中的孩子喊一声爸爸,显得十分羞涩。对于孩子,他太陌生了,妻子总是埋怨他:你是一个合格的好员工,却是一个不够格的好父亲。鱼利斌总是以工作太忙搪塞过去。2003年3月份,母亲因脑溢血住院,家人焦急地等着他回来,可在这节骨眼上又赶上抢修任务,他把写好的假条瞒着领导悄悄揣进了衣兜,等完成任务后才匆忙赶回家里。

(史华军 王红周)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