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就业环境搭建就业平台
2008全省工会十市一区大型免费招聘会专题报道
全工会系统免费招聘会上
求职者近八万签约两万余人
本报讯 2月29日,春风拂面,艳阳高照。全省工会系统举办的“2008年全省工会促进就业再就业大型免费招聘会”在“十市一区”同时召开。全省各会场共有1514家用工单位到会,提供就业岗位45600个,进场求职人数76534人,达成就业意向20903人次,应聘签约20843人次。
在西安中心会场,除了“招聘应聘区”外,组委会还设立了“职工自主创业区”和“劳动法规、工会知识、权益维护政策咨询区”,免费为求职者提供求职应聘、职业指导、求职登记、培训报名、创业咨询、劳动合同法以及法律咨询等服务,并通过现场咨询和发放宣传资料进行广泛宣传,指导就业。
西安中心会场到会用单位400家,提供就业岗位8000个,参会求职人员万多人,应聘达成意向2230人,实际签约4350人提供创业项目15个,加盟签约314人,达成意向3人,约有2000人次就劳动法规及相关就业政策进行现场咨询,发放法律宣传资料1万多份。
据了解,此次招聘会是省工会举行的第五届全省联动的促进就业再就业型招聘洽谈活动。与前四届相比,此次呈现规模大主题鲜明、服务内容多、范围广的特点,体现了工会促进就业、坚持以人为本和关注就业困难群体的服理念。在服务内容上贯穿职业介绍、就业培训、劳动权三位一体的工作机制,将送岗位、送政策、送培训紧密结合;在提供就业岗位上,岗位工种涵盖面宽,高中低职位层次全面。既有管理、技术类岗位,又有服务岗位;既符合下岗失业人员和农民工的职业需求,又适合大中专学生和其他技能型人才的岗位需求,求职应聘的选择余地较大。
目前,全省工会促进就业再就业大型免费招聘洽谈会,已经成为我省工会推进下岗失业人员、进城务工人员等实现就业再就业的重要的平台。2006年,省总下达了新的“三年再就业计划”,将培训并给予职业介绍8万人,实现就业5万人,帮扶成功创业3000人,并带动1万人实现再就业。据最新统计,目前这一目标任务已完成80%。本报记者 薛生贵
2月29日,全省工会系统举办的“2008年全省工会促进就业再就业大型免费招聘会”在“十市一区”同时召开。副省长吴登昌(左四)在省市有关部门领导的陪同下,到西安中心会场检查指导工作。
郭玉军 摄
西安
新气息扑面来
2月29日,在全省工会促进就业再就业大型免费招聘洽谈会西安中心会场上,记者发现随着《劳动合同法》和《就业促进法》的实施,招聘会悄悄地发生着变化:以前招聘会上性别歧视、年龄歧视的招聘条款少了,而写明缴纳五险一金,注明休息日的招聘条款却多了。
喜:求职者权益落实有进展
当日,主会场400多家用人单位,拟招聘8000人岗位的招聘会求职条件中,以前不签合同,不给求职者办理相关保险,没有休假日等土政策,逐渐被合法规定取代。
出现缴纳五金等条款
在当日的招聘会上,记者发现招聘单位中有6家招聘单位在招聘条件中,注明了为劳动者缴纳相关保险。西安东风机电有限公司在招聘声明中,注明缴纳五金。负责招聘的卢亚宁说,注明这些条款一是按《劳动合同法》的要求,二是为了更好地吸引优秀人才。西安南二环一酒店招聘简介中,这一规定更是详细:注明签订劳动合同,有双休日,缴纳社会保险,有社保福利。针对招聘会这一变化,来自长安区208厂的下岗职工小孙,对于招聘单位提供五险一金的条款很是赞赏。他道出了众多招聘者的心声:单位真能这么做,求职者很高兴。”
就业歧视消失
来自东郊50岁陈先生说,以前,他参加过好多招聘会,可是年龄受45岁以下的限制,多次让他同工作岗位擦肩而过。当天,他去两家单位应聘,双方都没有提出年龄要求。
同样,以前,招聘人数不限的招聘条件消失了,规定性别的条款少了,个别特殊行业,以前只限男性或女性的招聘条款也悄悄地被男士优先或女士优先代替。
变:欲创业者闯足
今年首次设立了创业项目推介区,一时间,创业似乎成了大家追求的时尚。
妻子帮丈夫找项目
来自长安区39岁的夏女士,看完安大妈鱼丸创业项目,接着又到一摄影项目展台,咨询开加盟店的费用,得知需5000元培训费后,她说:“自己就喜欢这个,可以考虑开一个照相馆”随后,她又来到一菌类推荐展台咨询创业资金。
小陈经营裁缝店有5年之久,收入还不错。为了供3个孩子读书,她有了创业想法。当天,本打算让丈夫来招聘会找个创业项目。可他说什么也不来,没办法,她便来为丈夫寻找创业契机。
吃苦胆大方能创业
省劳模、创业明星侯晓军在其创业展台前给咨询的数十名创业者打气:“创业可能要吃一些苦,会遇到一些困难,只要大家咬牙坚持下来,就有收获。”西安一摄影公司展位负责人就创业者害怕失败,不自信的心态给他们鼓劲:“遇到好项目,要大胆地去做。即使失败了,那也是人生一笔宝贵的财富。”
本报记者 薛生贵
西安中心会场人头攒动 郭玉军 摄宝鸡
市区工会齐动手
本报讯 宝鸡市总工会今年的春季促进就业再就业活动动手早,活动多,除了2月29日的与省上联动设招聘分会场外,市总曾在火车站为外出务工人员举行了欢送大会,市、区工会也先后设场举办了劳务洽谈会。
2月29日上午8时,记者来到设在市职介服务中心的宝鸡分会场,看到前来招工的单位有70余家,大部分来自宝鸡市区或市辖县,也有北京、上海等省市用人单位派的代表。宝鸡市总困难援助中心主任赵润文告诉记者,宝鸡市总对招聘洽谈会精心部署,周密安排,及时成立了以市总副主席王建国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并与宝鸡市劳动部门联系,2月18日在市劳动力市场举办了活动开幕式暨首场免费招聘会。2月22日,市总又在火车站广场举行了外出务工人员欢送大会,并为困难家庭外出务工人员送路费。2月26日,金台区总工会在老火车站职介中心召开了劳务洽谈会。3月2日,渭滨区总工会也将在新火车站广场召开劳务洽谈会。
宝鸡记者站柳琴山雨
宝鸡市总主席乔春芳和用人单位交谈。 柳琴 山雨 摄
希望用人单位能说话算话
记者在宝鸡招聘会场看到,免费洽谈会吸引来了上千名求职者。他们中,既有下岗失业人员和农民工,也有未就业的大中专学生和技校毕业生。
杨凌职业技术学院的毕业生小王是宝鸡市陈仓区人,今年25岁,两年前从学校毕业,学的是电气及自动化专业,毕业时应聘到宝鸡市高新区某生物公司,从事电气运行方面的工作有一年时间,后辞职待业。他说,临毕业时,那家单位来校招人,签协议时,用人单位许诺试用期满签劳动合同,但试用了半年后,用人单位并未履行诺言。加上那家单位属于有害作业,长期干对身体不利,他就辞职不干了。这次他在会场经与两家意向单位洽谈,了解他们也承诺经试用合格后立即签劳动合同,而且试用期工资800元以上。他说,用人单位在这里承诺的后面会不会兑现,他心里有些没底。记者告诉他,新劳动合同法已于今年元月1日起正式实施,法律规定,用人单位用人必须签订劳动合同。
宝鸡记者站柳琴山雨
咸阳
咸阳市领导了解招聘会的情况。 阎冬 摄
技术工人奇缺
2月29日,咸阳市先后有两万余人参加了招聘会,整个招聘现场火爆,招聘单位都能与劳动者按规定签订劳动合同,但技术工人短缺的现实仍让许多招聘单位深感无奈。
签合同成为企业共识
在当天的招聘会上,共有来自北京、江苏、西安以及咸阳本地的194户企业参会,共提供各类岗位5213个。是否签订劳动合同、是否按国家规定给劳动者缴纳“三金”已成为今年招聘洽谈会企业和劳动者共同关注的热点话题。记者观察许多劳动者在与招聘单位达成用工协议时,把签不签劳动合同当成首要条件,一些大中专学生还把年休假等问得十分清楚。记者以找工作为由先后询问了十几家招聘单位,他们都表示在试用期满后,一定会与劳动者按规定签订劳动合同,并按时缴纳“三金”。少数企业除为劳动者办理“三金”外,还办理工伤、意外险等。
技工短缺企业叫苦
“月薪2000元招不到合适的焊工!”这是咸阳长峰机械公司谢先生说的一句无奈的话。谢先生说他们企业连续三年都参加了市总工会举办的招聘会,勉强招一些人回去,等培训好了干一段时间,他们就跑到南方去了。在咸阳空压机有限公司的招聘牌前,记者看到他们要招十几名技术工人,只招2名办公室工作人员,该企业负责招聘的景先生说,只有几个人报名应聘技术工人,而应聘办公室的却有30多个人。尽管办公室工作人员每月只有800元,而技术工每月在1500-2000元。一方面是许多企业招不到好的技术工人,一方面是许多大学生、下岗职工找不到合适的岗位。从招聘现场看,技术工人奇缺的状况仍没有得到缓解。
尽快找份工作才踏实
“尽快找到工作干着,心里才踏实。”这是下岗职工杜先生对记者说的一句很实在的话。杜先生在部队上就是司机,七八年前从咸阳一家国有纺织企业下岗,现在只想找个安稳的工作好好干。他想给单位开车,与几家公司谈了一下,结果还是不错的。他说,工会举办的免费招聘会很好,对于下岗职工来说不是没有工作,而是一些人的要求有时脱离实际,在目前就业难的情况下,先要找个工作干着才有出路。
到招聘会结束时,实际签约的有1653人,达成用工意向的有2867人。记者不知道杜先生最后找到合适的工作了没有?只在心里深深地祝福他。
本报记者 阎冬
给招聘单位留下联系方式 阎冬 摄
渭南
渭南市总工会副主席张洁玉与前来参会的山东莱州市劳动局负责人李风荣,签订了输出劳务用工合同意向书。 柳江河 摄
渭南市招聘会一瞥
渭南市到会用工单位41家,提供就业岗位1200多个,实际到会近3000人,达成用工意向600多人。
工会仍是主角
为了办好这次招聘会,春节过后不几天,渭南市总工会立即安排部署,制定了实施方案。市总工会提前与所辖的用人单位联系,印发招聘洽谈会通知,逐一通知用人单位和下岗失业人员。积极联系当地媒体提前介入报道,告知更多的群众参加。从基层工会抽调专人参会,帮助搞好这次招聘会成功进行。
这天,不少企事业单位的工会主席带着单位的职工前来应聘。红岭机械厂工会主席金辉说,企业目前很困难,为了给职工能找到合适的工作,我们仍包了一辆车,拉了二十几名职工,一大早从华阴市赶来。渭南市总工会副主席张洁玉在洽谈会上,与前来参会的山东莱州市劳动局的负责人李风荣签订了输出劳务用工合同意向书,为今后向外输出当地的剩余劳动力打下了基础。李风荣表示,要把这里建成向莱州、烟台等地输送劳务的培训基地。
法律意识普遍增强
这次招聘会上绝大多数单位首先保证:一旦正式录用,就签订劳动合同,缴纳“三金”,有的还缴纳“五金”。而应聘人员不但问“待遇”,还要问“是否签劳动合同”,双方的维权意识都增强了。用工单位也很清楚:不签劳动合同,就留不住人。
高薪也难觅技术人才
位于华阴市的西安博华制药公司招聘3名会计,试用期1800元左右,正式录用后工资再上浮,还缴“五险一金”,虽说来了7名应聘者,但都“不理想”。项目主管石先生说,我们不怕你要多少工资,就怕你没有拿高工资的本事。前不久我到西安招人,两个星期过了,没有一位合适的人。原因很简单:不愿在当地工作,环境等条件不如沿海和大城市优越。渭南和顺达机电公司也遇到类似的问题。招机械工艺师,月薪2000元,只有几人报名。
在谈到这一问题时,渭南市劳动局就业科科长武俊兴说,当地除技术工种人员缺,家政、酒店服务人员也很缺,这与当地的经济情况和投资环境有关。如不采取相关措施,会造成恶性循环,很不利于当地的发展。我们今后将在这方面加大培训力度,有针对性的开展培训,要在政策、感情、待遇等方面留住人才。
本报记者 柳江河
红岭机电有限公司职工陈茂刚和妻子刘晓荣都是车工,因企业效益不好,想找一份收入高的工作。瞧,他俩在仔细询问,认真研读招聘资料。 柳江河 摄铜川
铜川市总工会主席任荣正在为求职者发放法律知识的传单。 任乐 摄
叫响“工会”品牌
2月28日下午五点四十分,马上就到下班的时间了,但铜川市总工会困难援助中心的办公室里人人都忙着手中的活计,似乎没有一点回家的打算。里屋大家正忙着摆置着各个企业的牌子,外面的电话不时响起。
“小吴,能把你们区工会的电壶明天拿到会场吗?大会要求给求职者提供水,我们市总只有四个壶。”
“明天早上八点多,咱们工作人员准时把工会的桌子都摆到现场。”援助中心工作人员多国强不断地给大家叮咛着。往年的就业洽谈会都是市总联合劳动部门共同主办,这次全省工会促进就业再就业大型招聘会,铜川市总工会是第一次独家组织,因此从领导到工作人员大家心中都鼓着劲,希望能够打出工会的品牌。虽然接到通知时距招聘会规定的期限仅剩下一周的时间了,铜川市总还是制定了周密的计划,向各个基层工会下发了相关的通知,并要求4个区县工会共同协办,并在铜川的媒体刊发相关信息。由于铜川是座老工业城市,下岗职工多,用工单位少,市总工会的领导不得不亲自到用工单位联系企业,截至28日共确定招工企业40余家,提供岗位1000多个。
29日9时,距招聘会开始还有30分钟,铜川方舟广场已经拉好了条幅,招聘单位也将自己的用工信息摆放了出来。宜君县这次是由工会组团来参会的,他们带来的宜君民间艺术研究院,因为可以免费为求职者提供剪纸、农民画等技术的培训,因而吸引了大量求职者前来咨询。来自宜君的李新平2001年从县上的石油公司下岗后,一直打短工,这次她们在宜君新闻上看到工会打出的招聘会信息,早上从宜君赶来,这不听说这里可以免费为她们下岗职工进行培训,立刻来了兴趣,经过一番询问后,留了彼此的电话准备回家后联系。
在招聘会现场,散发法律传单的桌前围满了人,传单还来不及递到求职者手里,就被“抢”了过去。记者在招聘会现场发现,这次来的用工单位不少在自己的招聘信息上都写明要和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并办理养老统筹等内容。龙记房地产公司是此次招聘会上招聘人数最多的企业,他们在招聘信息上就很明确地表示要和劳动者签订合同,并缴纳“五金”。该公司办公室行政人事主管李新荣告诉记者,目前他们公司正在为职工办理相关保险,这也是老板给她这个新上任主任的最大任务。
本报记者 任乐
铜川市招聘会现场 任乐 摄
延安
了解求职者的求职意向
免费提供1440个岗位
2月29日9时至15时,2008年全省工会促进就业再就业大型免费招聘洽谈会在全省11个市(区)召开,延安市的分会场设在延安利达职业介绍所,此次招聘会共免费提供就业岗位1440个,一批适宜下岗失业人员就业的项目进入招聘会。上午10时左右,共到会人员有500余人。
笔者了解到,各用人单位面对下岗失业人员、进城务工人员(农民工)、大中专毕业生、退伍军人、困难职工子女等进行招聘,提供的岗位有企业公司管理人员、营销人员、文秘会计、机械加工、电、钳、气焊工种、高级技师技工、计算机维修、汽车驾驶、装饰设计、建筑技工、厨师、家政服务等多种行业。笔者在现场看到,有多家用人单位当场与下岗职工签订劳务合同,引导和鼓励他们顺利再次就业。据市总工会工作人员介绍,从2006年开始,市总工会已连续3年召开大型招聘会,安排就业达5600多人。
(延工讯)
汉中
“希望多年的梦想能实现”
“希望能找到发挥自己特长的工作”,这是笔者在省总工会促进再就业免费招聘洽谈会汉中分会场采访时听到的最多的一句话。
笔者来到汉中新技术创新公司招聘桌前,只见一学生摸样女孩儿正在填表。便上前采访,她告诉笔者:“我是汉中陕西理工学院应届毕业生,因学的外语专业,所以只想找一份专业对口的工作。他们公司有个双语学校正好招聘教师,很适合我的口味,希望能被聘上,实现我多年的教师梦。”52岁的姚某多年来一直做装饰工程,手下还有几个小工,年前才把一个工程干完,闲了几天觉得心慌,想再找点事做,便来到了招聘会场。当他了解到汇丽建材装饰有限公司正需要他这样既懂管理又会装饰的专业人才时,高兴极了。他说:“不仅我有事干了,手下的工人也有事干了。”迫不及待地与该公司签了约。李某大庆石油学院毕业,主要学餐饮管理专业,参加了多次招聘会,都没能找到自己理想的工作。本次招聘会上她详细了解了汉中名仕毫酒店的情况后,感到自己虽不能一去就搞管理,但她决心一试。她说:“我要用实际行动让他们认可我的管理能力。”
前来应聘者中不少人找了多次工作,都没能如愿以偿,这次免费招聘洽谈让不少人的愿望得到了实现。招聘单位陕西大华实业集团有限公司管理人员李先生说,免费招聘会对招聘方和应聘方都有利,双方选择的空间更大,我们也希望工会能多举办一些这样的招聘活动,让招聘方有更多的机会接触更多的人,了解更多应聘者的心理:也让更多的应聘者了解更多的单位与企业,实现双方互利。
(杜国平 成宝华)
汉中招聘会场人潮涌动 成宝华 摄
达成用工合同1963人
2月29日,川流不息的人群把汉中市2008年大型免费招聘洽谈会场——汉中市困难职工援助中心门前小广场围了个水泄不通。由汉中市总工会、汉台区总工会精心策划组织的这场洽谈会,迎来了陕西省通用工贸集团汉中天一机床有限公司、陕西华西制药股份有限公司、陕西建兴油脂有限公司等112家招聘单位。市委常委、副市长杨达才,汉中市委常委、组织部长鲁锋,市总工会主席王泉清参加了招聘洽谈会开幕式。
截至下午3点15分,笔者发稿时统计,政策咨询500余人次,发放《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实用手册》、《农民工外出务工指南手册》等3000余册,《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宣传单5000余份。112家用工单位提供就业岗位3342个,前来应聘求职人员4039人,达成用工意向3245人,其中女性1410人,实际签约用工合同1963人,其中女性922人。
(成宝华)
年轻人成为招聘会的主角 成宝华 摄
榆林
榆林市副市长兰新哲(右二)、榆林市总工会副主席叶茂盛(右三)等在会场指导。
架就业桥铺就业路
榆林分会场在榆林市世纪广场隆重举行。招聘会的主题为“进城务工、帮你解难、促进就业”。为下岗职工、外出务工、新进城务工者开展送政策、送岗位、送信息、送技能、送培训教材、送服务的“六送”活动。
此次招聘洽谈会共组织了150余家企业参加,帮助供需双方直接见面。大会共推出了6700多个岗位,40多个工种。招聘会上免费发放了《就业促进法》、《劳动合同法》、《就业服务与就业管理规定》、《农民工务工指南》等政策宣传材料,并现场提供指导、政策咨询、求职登记等服务。会上有16000多人入场应聘,3500多人达成了就业意向,取得了令供求双方都较为满意的效果。
(刘健 杨涛)
榆林会场一角 刘健 杨涛 摄
商洛
实现供需“无缝对接”
商洛市总工会于2月29日上午在全市六县一区同时联合举办“2008年全市工会促进就业再就业免费招聘洽谈会”,为广大进城务工的农民群众、下岗失业人员及其他求职者和用人单位,提供一个供需见面的平台。
招聘洽谈会主会场设在商洛市中心广场,由市总工会主办,商州区总工会和市困难职工援助中心承办;其余六县设立分会场,由各县总工会具体承办。全市共有96家市内民营企业进场招聘,提供就业岗位3215个,有4583余名求职者前来报名求职,实现用工协议签约528人,达成用工意向1356人。另外市、县(区)重点职介和培训机构提供了3630多个省内外委托招工信息,通过悬挂横幅、制作宣传展板、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为广大求职者免费提供就业信息。市、县(区)总工会现场为广大求职者发放《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农民工维权手册》、《职工权益维护信息卡》、《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政策问答》、《进城农民求职须知》等宣传资料10000余份。市技工学校、商洛新潮技术学院等8所院校组织毕业学生参加了招聘会,利用招聘会校企见面机会,加强学校与企业的沟通与交流,培养企业所需要的专业技术人员,实现培养人才与企业间的“无缝对接”,以培养学生的择业竞争意识,积累择业面试经验。
本次活动的开展,在全市产生了良好的反响,受到了众多民营企业和广大求职者普遍欢迎。这种政府搭台、部门协作、职介牵线的活动形式为企业聚集人才,求职者就业架起了桥梁,开辟了就业“绿色通道”。 (李英锋)
供需双方认真商谈 李英锋 摄
安康
“秦头楚尾”涌春潮
2月29日,位于“秦头楚尾”的陕南白河县城关小学的校园内,彩旗飘扬,人山人海,热闹非凡。5个省市42家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和企业负责人来到这里参加“2008年全省工会促进就业再就业大型免费招聘洽谈会”安康分会场的招聘活动,参会者达15000余人。
在招聘洽谈会上,42家外省市企业和本地50多家企业共为应聘者提供各类就业岗位6100个,在8000多名到场应聘人员中,有4000名成功签订了用工协议,725人达成了用工意向协议。成功招聘的人员将在一周内由工会组织送往用人单位。这次促进就业再就业大型免费招聘洽谈会的成功举办,为推进白河乃至安康的劳务输出产业的发展起到重大作用。
为了切实做好本次全省工会促进就业再就业大型免费招聘洽谈会的筹备工作,安康市总工会和白河县总工会专门成立了工会主要领导负责的工作机构,制定了详细的活动方案,成立了5个工作小组,即指导检查组、招聘企业联络组、主会场筹备组、分会场联络组、会议宣传组和安全保卫组。各组明确分工、夯实责任,市县财政在经费、人员、场地等方面都给予了大力的支持,确保了招聘洽谈会成功举办。
(杨建华)
专车接送务工人员 杨建华 摄
气氛热烈的安康招聘会场 杨建华 摄
杨凌
不能错过每一个招聘信息 张雨萍 摄
3000多人挤爆招聘会
杨凌招聘会现场人头攒动,据不完全统计,前来应聘的大中专技校毕业生、下岗失业人员、进城务工人员等各类求职者达3000余人。
杨凌示范区工会工委副主任刘怀省说,为了办好本次春季大型免费人才招聘会,杨凌示范区工会工委通过在示范区公众信息网、杨凌人事人才网、杨凌劳动社保网、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网、杨凌职业技术学院网等5家网站发布信息,在杨凌城区张贴海报80多张,发布邀请函1000多份,进行了大量的前期宣传活动,使前来现场的应聘者大大超出了主办者的预想人数。参加本次招聘会的有省内外60多家企事业单位。为了满足招聘会的活动需要,杨凌示范区工会工委把平时的办公场地腾出来,为此次招聘会服务。
在招聘会现场,杨凌天工实业有限公司行政人事部经理郭永成说,此次招聘会,无论对于企业还是求职者来说都是一件大好事,他们也初步相中了一些应聘者。来自杨凌职业技术学院的应届毕业生刘瑞同学更是兴高采烈,感觉免费招聘会对大学毕业生来说很实际。在当天的招聘会上他已经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来自杨凌区李台乡陈小寨村的一位姓陈的农民告诉笔者,他以前在西安的一家工厂干的是机械修理,现在回到家乡想在杨凌本地找个工作。招聘会提供的技能性岗位也很多,他刚才在杨凌天工实业公司展位上应聘了机电修理工,工作人员让他填写了一份登记表,看来自己今天没有白来。
招聘会期间,主办单位还借此机会开展了《工会法》、《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劳动争议仲裁法》等劳动人事政策法规咨询、职业技能鉴定、创业培训需求调查、求职登记等,为企业和求职者提供了全方位、多层次服务。
(张雨萍)
杨凌分会场气氛热烈,参会的企事业单位60多家,各类求职者达3000多人。 张雨萍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