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全国煤矿增产复产 煤炭供求拐点隐现
(上接一版)
记者了解到,在山西大同以及河南、陕西等产煤省份,一些年前因为安全整顿停产的地方煤矿,现在已经纷纷恢复生产。
“国有大煤矿拼命增产,主要是为了保障电煤,这部分价格比市场价格低出不少,实际上大煤矿增产却也增加了损失,但一些地方煤矿生产的煤炭是供应市场电煤的,有利可图。这样势必使得市场竞争恶化。”山西一国有煤矿相关负责人指出。据记者从山西省煤炭销售办公室了解,因为增产供应电煤,山西焦煤集团收入损失4.35亿元、大同煤矿集团收入损失1.4亿元、晋城煤业集团收入损失7000余万元。
李朝林指出,春节过后,因为煤矿工人不再紧缺,复产的中小煤矿要远高于春节前后,在煤炭供求形势逐渐转向平衡的情况下,如果国有大矿仍在增产,而无数小煤矿借机复产,最迟4月份,煤炭供求形势又将转向另一个极端。
政府干预难解供求扭曲
“电煤供求关系因为半市场半计划的体制原因,无法正常按照市场规律运行,在煤电之争中,供求关系不断发生扭曲,也迫使政府无法抽身煤电矛盾。”一位电力系统负责人指出。
一位国有煤矿负责人则无奈地告诉记者,因为一些中小煤矿的产量无法控制,国有大煤矿也无法制定出可以保持市场供应相对平衡的煤炭产量,加上又要承担半市场化的电煤供应,从而对供求形势的扭曲无可奈何。
“目前煤炭行业由国家发改委、国家安监总局、国资委等部委统一管理,但这种多头管理导致政府对煤炭行业的管理分散和混乱。中国应该尽快成立能源部,综合管理中国能源问题,从根本上解决体制问题。”李朝林说。 (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