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民生“清单”是新“考卷”
·成露·
政府工作报告详列的一份民生“清单”,成为发展民生、改善民生、保障民生的最新画卷。一些代表委员在讨论报告时发出感言:“我们忧心的问题,总理报告里都有答案了。”
“天下顺治在民富,天下和静在民乐”。在前不久召开的地方两会上,传来有政协委员提议“从去年财政收入中给全国人民每人发1000元红包”的声音。这不是笑谈,恰恰折射出职工群众分享中国经济增长红利的愿望。正如一些代表委员阐释的那样,“发红包”的提议更多是促进“民生投入”、“社会保障投入”的提醒,使老百姓“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
曾几何时,民生投入偏低导致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收入分配、教育卫生、居民住房、安全生产等方面积累了大量问题。但是,这几年来,民生投入数字年年都在增加,集中投入在教育、医疗、社保和住房这几大民生难题上。今年,面对政府工作报告中详列的一份崭新的民生“清单”,老百姓更是庆幸赶上了发展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的新时代。
古人说:“为政之道,以顺民心为本,以厚民生为本,以平安而不扰民为本。”透过去年的民生“成绩单”,老百姓不仅感受到过去一年政府在改善民生方面的不遗余力,而且期待着今年民生发展和改善的新画卷。
因此,总理政府工作报告中的民生新“清单”,正是各地各有关部门面对的一张新“考卷”。现阶段,中国已经进入一个全面改善民生、共享发展成果的新时代。亿万职工群众深刻体会到了近年来民生发展驶入快车道的幸福。怎样持续地发展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检验着各地政府的执政能力和智慧。值得警惕的是,一些地方出现了“把民生当成一个筐”的现象,甚至将形象工程也纳入民生项目、民生投入。这种现象令人忧虑。民生新清单列出来了,有关部门如何执行,地方政府如何落实,老百姓可都在盯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