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08年03月31日
企业新闻
02

披荆斩棘赢市场

——航天六院165所二车间机电装备开发侧记

前不久,由航天六院165所二车间设计、生产、开发的一批新型电容器生产线专用设备下线,并装箱启运。从艰苦摸索,到成为国内唯一一家成功开发该设备的厂家,二车间广大职工走过了一段不平凡的自主创新之路。

艰苦摸索

2004年,随着国内电力行业的迅速发展,市场对自动化电力设备生产线的需求也逐渐加大,这也为在寻求开拓发展的二车间带来了新的机遇。为了适应市场需求,在没有任何资料和经验的基础上,二车间踏上了一条艰苦的开发之路。

机电装备行业在国内的发展相对滞后,再加上国外技术的封锁,这就给初涉这一行业的二车间带来了相当大的困难。然而,对于一个以机械加工和维修为主的车间来说,承担设计、开发这类机电产品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成败在此一举

经过广泛调研,针对国内机电装备行业存在的机械化程度不高、产品质量不稳定、生产规模小等情况,二车间制定了相应的发展对策。

车间主任带领张向阳、徐敏、王坚等技术员及生产骨干,联合所内有关技术专家,结合车间机械加工优势,组成了研制开发攻关组。他们凭着仅有的几张照片和一点点资料,反复琢磨、仔细推敲,进行蚂蚁啃骨头般的设计。为了弄清部分零部件的机理,设计人员需要查阅十几种资料手册,为了使设备清晰的反映在图纸上,设计人员不厌其烦改了又改,往往设计一套设备,就要绘制出二三百张图纸。

机械加工过程中更是困难重重,每个关键部位的加工都是技术人员和加工工人按照图纸,在机械加工手册上逐一检查比对,直到最终清楚每个部件的用途才下料生产。控制系统是整个机械装备的灵魂,有了程序的控制设备才能够达到真正的机械化,在所内有关专家的配合下,他们在短短的四个月时间里终于设计、加工出了第一台用于电容器生产的机电装备。看着下线的第一台机电设备,所有参与设计、加工、调试的人们终于松了一口气,“累了这些日子,算是值了。”

做精做好

二车间人深知:要想在这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须要用质量开拓市场,以诚信赢得市场,做精做好每一台产品。每台非标特种设备的移交,他们都做到跟踪服务,亲自上门为用户进行安装调试,并且手把手的传授操作方法,培训操作人员。他们正是以良好的售后服务和过硬的产品质量赢得了市场。

短短三年里,二车间以惊人的开发速度,自行研制、开发了全自动器箱机、数控焊机,全自动绝缘件加工机等20多种电容器生产线专用设备,使国内电力电容器行业的生产模式由手工操作提升到自动化流水线生产,在国内该行业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并与国内机电装备行业最大的11家公司签订了生产合同。与此同时,由他们设计生产的低温阀门,赢得了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的充分肯定,在发射准备前,经过低温同比测试,不论是外观,还是质量,都优于其他厂家的产

品。

在自主创新开发新产品的过程中,二车间实实在在尝到了甜头。经过几年的探索,无论是设计能力、加工工艺还是职工队伍的综合素质,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目前他们已经确立了研发高质量、高技术含量的产品作为车间的发展方向,生产经营模式也随之发生了改变,从而逐渐使车间从单一加工向集设计、生产功能于一身的加工中心转变,由他们研发生产的非标设备填补国内多项空白,并已从最初的半自动设备逐步发展到目前的全自动设备,成为165所民品开发的亮点。

郭莉 本报记者 章琦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