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谋事在人
·关明·
小时候学生们往往用中文给英语单词注音,多少年后发现,把ENGLISH注为“阴沟里洗”的后来成了菜贩子,注为“应给利息”的成了银行家,注为“硬改历史”的成了政客,注为“因果联系”的成了哲学家,还有,注为“硬给累死”的后来当了农民工。
这条不乏禅意的笑话如果诠释成现今流行的广告语,大约就叫“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诠释成工会组织常用的语言,就叫“有为才能有位。”
城固县工会主席张雪梅上任之初,面临的是一个“破院子、泥围墙、长满草”的环境和“人微言轻”的工作局面。然而4年之后,工作环境和地位都大为改观,30多年从没有提拔过一名干部的工会,“终于有一名年轻干部被举荐到领导岗位,实现了零的突破。”人还是那些人,事也还是那些事,巨变之间,只多了一颗心,一颗干事业的心。正是在这股“心气”的支持下,她把困难视为动力,把工作干成事业,把职工看做亲人,最终,把包袱变成果实。
读完她的事迹,想到《庄子》中的一句话:“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当一个人的注意力集中于某一事物时,他的精神就会与事物融为一体。
我们在讲到“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的时候,往往强调的是后半句。但是事物的发展规律证明,“谋事”往往起着关键的作用。佛经中说“要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要知后世果,今生做者是。”这种因果联系,用唯心的方式讲出了一个唯物的道理,讲出了主观行动与客观结果的辩证关系。
话说四川有两个和尚,一个是贫僧,一个比较富,大约是方丈级的领导干部,有天贫僧对富和尚说想去南海普陀山朝佛。富和尚问:“你凭什么到那儿呢?”穷和尚说:“我只要带一瓶一钵。”富和尚说:“我多年来想雇船到南海,都不能如愿。你凭一瓶一钵,能行吗?”穷和尚一笑,第二天就上路了。一年后,穷和尚从南海回来,见了富和尚,告诉他南海朝佛的一路见闻,富和尚听了,惭愧不已。
清代学者彭端淑讲了这个故事后发出一通感慨:“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张雪梅的事迹给我们讲的,其实也是同一个故事,不过,她是用行动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