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安徽阜阳发生肠道病毒71型感染(EV71)引发的手足口病疫情暴发流行,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今年以来,我省共报告发现手足口病137例。记者就公众关心的问题,采访了有关疾控专家一
手足口病可防可控可治
近期,安徽阜阳发生肠道病毒71型感染(EV71)引发的手足口病疫情暴发流行,并出现了死亡病例,使人们谈“病”色变。记者从省卫生厅新闻办了解到,截至5月3日中午12:00,我省今年元月1日以来共报告发现手足口病137例,全省无危重和死亡病例。省卫生厅提醒公众:手足口病是幼儿常见病、多发病,3至5天就可治愈,大家对这种病不必产生恐慌。
哪些人易患手足口病
据陕西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王敬军介绍,十几种病毒都会引起手足口病的发生,成人的抵抗力较强一般是不会感染的。手足口病是一种自限性的常见病、多发病,多发生于6岁以下的儿童,尤其是3岁以内的儿童最易感染,这是因为3岁以内儿童的行为容易接触病毒,而且自身的免疫系统不健全。
多种病毒可以引起该病的发生,EV71病毒只是其中的一种。手足口病一年四季都有发生,夏季多发,大部分感染者没有临床征状,有临床征状者经3—5天的治疗即可痊愈。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较为复杂,可通过很多途径传播,主要是通过人群间的密切接触进行传播的,也可通过患者的粪便、污染的食物、餐具等进行粪口传播,还可通过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进行空气飞沫传播。患者的粪便在数周内仍具传染性。
省卫生厅厅长刘少明表示,我省目前发现的手足口病例均为散发病例,也未发现危重和死亡病例。希望社会群众正确看待,积极预防,不必恐慌。发现孩子相关症状后,要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托幼机构要加强晨检,做好餐具、玩具、被褥等物品消毒工作,确保教室、寝室、餐厅、活动场所的空气畅通,发现相应症状者要及时送医疗机构诊治并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
我省有无EV71感染者
5月3日,刘少明向媒体通报疫情时说,全省今年元月以来共发现手足口病137例,其中4月30日以前发现89例,5月1日、2日、3日分别发现14例、15例和19例。全省无危重和死亡病例。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已对部分现症患者采集相关标本进行实验室检测,是否为EV71病毒引起尚待检测。
也就是说4月30日以前发现89例已经治愈出院,目前住院的只是5月1日以后发现48例。
一些人对此提出疑问:省卫生厅4月30日通报说没有病例发生,现在又说4月30日以前发现89例,这是怎么回事?
王敬军主任解释道:“这个概念不一样,因为现在大家关注的是EV71病毒,我们过去没有EV71病毒,尽管我省目前通报的是137例,但是没有危重病例。因此,现在很难说是不是EV71,前一段对媒体的回答主要是针对EV71病毒。另外,5月1日前国家没有将手足口病列入法定报告传染病,不要求上报,是一个常见病、多发病。”4月30日以前所说的“无一例发生”就是指“没有一例EV71病毒感染者”。
省卫生厅新闻发言人葛云峰认为:目前仍可以说全省未发现感染肠道病毒71型(EV71)病例者。这是因为,5月2日之前,“手足口病”未列入我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报告的传染病,所以即使医院发现单个病例,也不用像对待禽流感等法定管理传染病一样上报省疾控中心;手足口病作为一种常见病,全省各级医院都有能力进行有效救治,一般只要及时就诊3至5天即可治愈,只要不是群体性暴发医院一般都不报告;现在报告的这137例手足口病病例,并没有得到实验室病毒检验,是否属EV71病毒引起尚待检测。
王敬军说,EV71病毒对人的细胞很敏感,人是EV71病毒唯一感染者。我们实验室不用人的细胞,用的是动物细胞,它对这些细胞不敏感,很难检测出这种病毒,而且国家关于EV71病毒的检测方法还没有出来,我们只能把样本送到国家去检测。其他省的EV71病毒检测也是由国家帮助检测的。
EV71感染后有哪些症状
据专家介绍,EV71感染之后最主要的症状就是发热,体温在38度左右。首先出现发热,或同时出现皮疹,最典型的皮疹是在手足口这些部位出现一种丘疹,有的时候丘疹可以发展为小的水疱疹,在疱疹里面可以查到病毒,这是典型的。有时候会出现一种斑丘疹,小片状的,不突出皮肤。
丘疹是最典型的也是最常见的,它会突出皮肤,用手去摸明显有一个小包。一般来说直径有2—4毫米大小,用手摸就能明显摸到一个小包,就是丘疹。
防病牢记“十五字”
虽然该病易于传播,容易发生流行,预防控制难度大,但是可防、可控、可治、不可怕。省卫生厅提醒公众:预防手足口病的发生要牢记15字方针:“勤洗手、吃熟食、喝开水、勤通风、晒太阳”。
王敬军主任建议大家要做好预防工作:一是让家长、托儿所的老师要高度重视,做好清洁卫生。这种病毒的在体外的抵抗力是比较强的,对酒精不太敏感,但它对84消毒液等消毒剂是敏感的,对太阳紫外线也非常敏感。因此,要对儿童容易接触的衣物、被褥、书本等拿到太阳下暴晒,对玩具、奶具、桌椅、床、扶手等应该用84消毒液进行消毒、擦洗;二是教育孩子一定要“勤洗手、吃熟食、喝开水、勤通风、晒太阳”,千万不要吃生、冷食物,更不能吃没有洗净的瓜果;三是在托幼机构实行晨检,孩子一旦出现皮疹、发热症状应及时送到医院检查,如果多名孩子出现这种状况,托幼机构应放假,进行彻底的消毒;四是孩子居住的房屋要通风换气,大自然对任何病毒都有一个非常高效的净化作用;五是不要带孩子到人群集中的场所去;六是医疗机构要防止交叉感染,坚持每日报告。
我省采取七措施防控手足口病
为加强手足口病防治工作,5月2日,卫生部将手足口病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丙类传染病进行管理,并要求实行网络直报的医疗机构应于24小时内进行网络直报,未实行网络直报的医疗机构应于24小时之内寄送出传染病报告卡。
我省对手足口病防控工作非常重视,袁纯清省长作出重要批示,要求对手足口病要采取更为积极的措施,要加大预防力度,使群众成为防病的主体。
刘少明厅长说,我省4月30日下发了《关于加强手足口病等肠道病毒感染性疾病防控工作的紧急通知》,采取七项措施加大防控手足口病的力度:
一、要求各级卫生行政部门高度重视手足口病等肠道病毒类传染病防控工作采取切实有力措施,周密部署,统筹安排,认真做好辖区内肠道病毒类传染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控工作,严防重大传染病疫情发生;二、要完善防控工作方案,落实各项防控措施。编制本地区的手足口病防控工作方案,提前做好各项技术、物资和人力储备,注意把各项防控措施落到实处。在收到疫情报告后,及早进行干预,争取在最短时间内将疫情控制在最小的范围内;三、要加强手足口病重症病例临床救治工作。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加大对辖区内手足口病等肠道病毒感染性疾病防控工作的指导力度。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要认真研究分析手足口病等肠道病毒致病的临床特点和病程规律,及时总结救治经验,尽早发现重症患者,着力提高手足口病重症病例诊疗水平,最大限度地提高救治成功率,降低因病致死人数;四、要加大监测工作力度,做到及时发现、及时报告。疾病控制机构在高发季节,要加大对手足口病等肠道病毒疫情的监测力度和重症病例的主动搜索工作。各级各类医疗卫生部门发现手足口病患者后,要在规定时限内向相关单位报送信息。出现手足口病疫情暴发的地区,必须启动每日疫情报告制度;五、要认真开展医疗、疾控机构专业人员培训,切实提高其应对手足口病等肠道传染病疫情的应急处置能力;六、切实加强食品及饮用水安全,减少肠道病毒感染性疾病的发生。向社会群众深入开展手足口病等肠道病毒感染性疾病的防控知识宣传,引导群众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七、要做好应急风险沟通,保障社会稳定。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早作预案,争取新闻宣传的主动权,及时、客观发布疫情信息和预防知识,正确引导舆论,安抚群众,切实保障社会稳定。
本报记者 焦晓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