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职工健康的守护神
——记西安电力中心医院体检队
7时20分,职工食堂二楼,人头攒动,内科、外科、眼科等10个检查台前,前来体检的人渐渐多起来,人们自觉排队等候,秩序井然。来自西安电力中心医院的25名医护人员在各自的岗位上,开始了一天紧张的忙碌。这里原本是汉中供电局职工食堂,从4月23日至4月29日临时改为体检大厅。一周的时间里,要为全局职工、包括在职的和退休的职工普查一次身体。每天需检查180至230人。
在医院的工作计划表上,2008年要为3万多人进行身体检查,其中三分之二的受检人分布在全省各基层电力企业。从四月份开始,一直到年底,25名体检队成员将马不停蹄地奔波于关中、陕南、陕北各地。
“为一线职工的健康保驾护航,是我们医院的责任和使命”。该院副院长王杰告诉记者。医院的体检工作开展至今已有22年历史。1987年医院尚未正式挂牌,体检工作就提前展开,到1988年医院成立,为基层一线职工体检已开展一年有余。每每说到体检的历史,王杰副院长的脸上总是洋溢着喜悦与自豪。22年来该院累计体检超过10万人次。
随着提早预防、提早介入干预的现代医学新观念不断深入人心,该院加大了对体检设备的投入。近一年来投入近200万元,先后购置了电子扫描疾病早期检测系统、骨密度检测仪、便携式彩色B超等,检查手段得到强化和完善。为保证体检质量,每次下基层体检队的人员构成中,主任医师的数量不少于5名。这些医术精湛、经验丰富的专家,除了参加上午的体检工作外,还要在下午为基层职工义诊,举办健康讲座普及健康知识。每次在一个企业的体检工作结束后,还需将每位患者的检查结果输入电脑,这些资料的不断积累,为分析、预防、医治决策提供了详实的依据和病例。
刚做完内科检查的老职工李国新告诉记者,他在汉中局农电部工作,今年58岁。中心医院来基层上门服务,好得很。年龄大了就像机器老化,少不了有些毛病,年年检查作到健康状况心里有数。正在排队等候做胸部透视的女职工周新芳说,她在供电处集控站工作,平常工作忙,上有老下有小,空闲时间不多,对自己身体的关照不够。医院派人下来,真是方便。在家门口就能做13项检查。
工会和行政签订的集体合同明确规定:企业每两年给职工进行一次身体健康检查,每年为45岁以上的职工进行一次体检,对女职工的专科检查和特殊工种的检查每年进行一次。汉中供电局工会副主席李洁对记者说:“对查出的高血压、心脏病等患者,工会还要建议行政调换其所从事的高危工种。”
西安电力中心医院长期坚持为基层着想,为一线职工服务,做到了保障有力。从身体普查和疾病早发现早预防人手,为保证职工健康、保证生产战斗力做出了贡献。春节前后南方发生冰雪灾害,省电力公司各路抢险突击队3000多人紧急赶赴江西萍乡等四地抢险,一个月干了平常三个月的工作量,这一奇迹产生的背后是职工有健康的体魄,这也凝结着中心医院医护人员多年的付出和心血。在萍乡抗冰抢险一线,王杰副院长率领的5人医疗小分队,白天上工地,晚上下驻地,与抢险人员并肩作战,先后为突击抢险人员送去价值8万元的药品。医疗小分队成员、主任药剂师张薇因表现出色,被火线发展入党。
作为医务工作者,他们的艰辛努力和付出常常会被人们忽略。一份出自国家权威机构的报告显示:我国卫生医护人员的平均寿命少于正常人群1至3岁。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他们长期超负荷工作,身体严重透支。
在记者采访时,恰好遇上体检队队长闫涛39岁的生日,同志们为她准备了生日蛋糕。她说,多年来,她的许多生日都是在外地基层企业度过的,对此,她本人和家人早已习惯。体检队的驾驶员李日升常年驾驶医疗检查车,奔波在全省的东西南北,与家人自然是分多聚少。还有许多医生护士为了当好职工健康的“守护神”,克服了很多困难。
本报记者 柳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