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媒体切勿误导
吴志强
近日,几则广为流传的关于高技工的事迹,容易让人产生歧义。一则是某中央级媒体的报道:沈阳市设立首席技工,这些首席技工的学历都不高,有的初中还未毕业,但全都是本工种的技术高手;另一则是全国许多媒体竞相报道某位年逾5旬的高级技师,几乎每篇文章都重点强调他是初中学历;还有一则主流媒体传播的稿件,看标题便知:“只有初中学历的工人发明家”。这些报道似乎给人一种印象,只要有初中学历,通过个人努力,也能成长为高技能型人才。事实绝非如此,个例不能代表普遍的规律,当今,仅有初中学历者,上职校读某些专业都不太够格。
纵观我国目前的高技能型人才队伍,绝大多数人的原始学历是技校文凭,不少人是高中毕业后,考入办学历史悠久、办学水准较高的技工院校,经过2—4年的学习,毕业后进入大中型企业的生产、技术一线,经过多年的摸爬滚打,边干边学,边学边干,不断摸索,刻苦练习,手艺才逐步得以长进,最终达到高技工的境界。
笔者在大型制造企业工作多年,亲身感受到由于文化基础差,部分工人当了多年技工,技术进步缓慢,甚至看不懂比较复杂的图纸,少数技工只好离开技工队伍。说句实话,同为技校生,是初中毕业进技校,还是高中毕业进技校,根本不需要看他干活的手艺,随意交谈几分钟便能做出准确判断。
高中文化底子,合格的职校和名符其实的专业,大中型企业提供锻炼天地,个人不懈的努力,这是多数高技能人才成长的通常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