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08年05月09日

陕西工人报头版 中国米价能否稳住? “祥云”火炬登上世界最高峰 双枪“李向阳”——郭兴 每套低价房都是一封腐败举报信 图片新闻 中国经济主权不容境外集团鲸吞

当前版:第A1版:头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翻页
头版
01

双枪“李向阳”——郭兴

在河南省洛阳市有着一条纪念性的街道叫“向阳路”。这条“向阳路”就是以电影《平原游击队》主人公李向阳的名字命名的。记者沿着这条路找到新疆军区洛阳干休所,并采访了今年已86岁高龄的正军级离休老革命郭兴——李向阳的原型。郭兴在战争年代手拿双枪,神出鬼没,令敌人闻风丧胆的主要战斗经历被拍成电影《平原游击队》,这部电影和李向阳的名字在全国也产生了重大影响。

面对记者,老人拿出当年他在敌后武工队时珍贵的历史照片,饶有兴趣地向记者讲述着一个个战斗故事:1937年,日本侵略军占领了豫北平原,当时年仅13岁的郭兴,亲眼目睹了侵略者的滔天罪行,立志要当兵杀敌。1940年的一天夜里,一支八路军队伍路过郭兴的家乡辉县金章村时,他瞒过父母,挤进夜幕中急行军的抗日队伍。因为年龄小,郭兴被分配到县里,当上一名通信员,开始了革命生涯

1942年,太行五分区皮定均司令员到辉北检查工作,看到已当公安队长的郭兴聪颖机敏,便决定让他回家乡组织武工队。8个多月过去了,郭兴武工队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到这年9月,队伍由起初的3人发展到40余人,消灭伪军已有100多个,并缴获步枪110多支、机枪2挺。

郭兴武工队灵活机动的游击战术,给伪军一次又一次打击,引起日军的高度警觉。为防止武工队的突然袭击,日本兵一行动就是百十人,还有伪军的陪同,10人以下的分队一般不敢行动。打击日军一时难以得手。郭兴最后按捺不住了:“冲进城,杀他几个!”然而,进城谈何容易,郭兴和队员们反复研究讨论,认为进城最佳途径是化装成日军。但必须尽快学会一点日军用语。

当时,太行五分区内有几个日语翻译,他们便成了郭兴的“先生”。郭兴起早贪黑地学习,虚心向翻译请教,不到两个月就掌握了简单的日常军事用语,这使郭兴如虎添翼。

万事俱备,只等时机。1942年12月的一天,郭兴化装成日军小队长,骑着高头大马,和两个队员威风凛凛地出发了。他们顺利地通过了西关城门,大模大样地进了城。城里的日本兵在忙着敬礼之际,却冷不防遭到了郭兴和队员的袭击。从西关到东关不到两公里,武工队仅用20分钟就把整个县城搞得人仰马翻。等日军反应过来时,武工队员早已无影无踪了。从此,日军一听武工队就胆颤心惊,郭兴的名字也在豫北平原流传开来。

在辉北2000多个日日夜夜里,郭兴带领武工队把坦荡平原变成了杀敌的好战场。后来,郭兴出席了太行群英会,他的武工队被太行军区命名为“郭兴模范武工队”,他个人荣获“一级杀敌英雄”的光荣称号,受到晋冀鲁豫军区刘伯承司令员、邓小平政委等首长的通令嘉奖。

抗战胜利后,郭兴又参加了平津、太原等战役,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又立下了功劳,以后还参加过抗美援朝。1985年在百万大裁军中,步入花甲之年的郭老从北疆军区司令员的位置上退了下来。然而郭老不仅没有轻闲下来,反而更加繁忙了。离休后,郭老到各地共作传统报告60余场,听众达50余万人(次)。他说,他要用自己亲身经历,告诉生活在幸福中的人们,不要忘记过去,不要忘记受屈辱的历史。 本报记者 郭玉军 摄影报道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