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二甲醚产能扩张面临四大风险
在近日的采访中,不少企业反映:今年二甲醚产品的利润大幅缩水,已由前两年最高时的1000元/吨,降至300元/吨。一些外购甲醇作原料的企业,利润更只有100元/吨,少数企业甚至因成本增加利润微薄而停止了生产。与此同时,二甲醚销售情况也不如去年那样火暴。这表明,随着国内外环境的改变,二甲醚产业的前景并非“一片光明”。尤其随着产能的持续大幅扩张,二甲醚产业正面临日益增大的风险。
一是产能过剩的风险。石油价格的大幅上涨,和我国富煤贫油的现状,使可替代石油的醇醚等煤化工产品近几年增长异常迅猛,这其中,被誉为“清洁能源”的二甲醚产能增长最快。
加上目前在建和拟建的二甲醚项目,到2010年,我国二甲醚产能将超过1580万吨。如此巨大的产能如何消化呢?二甲醚传统的应用主要集中在溶剂、气雾剂及制冷剂等领域,虽然近几年这些领域对二甲醚需求有所增加,但年需求量始终未突破2万吨。2007年,我国二甲醚消费量超过68万吨,比2006年增长了一倍多。
二是成本增长的风险。二甲醚的生产原料是甲醇,甲醇生产的原料主要为天然气和煤炭。在我国,煤头甲醇产能占76%左右,随着《天然气使用政策》的实施,天然气制甲醇已受到限制。今后新增的甲醇产能,将主要来自煤头企业。预计到2010年,我国煤头甲醇产能和产量将占到甲醇总量的80%以上。煤炭价格将直接影响甲醇的成本和价格,继而影响到二甲醚的成本和价格。
三是运输瓶颈的制约。在现有的几种运输方式中,运输成本依次为公路运输、铁路运输、水路运输和管道输送。但由于目前全国尚未建成一条醇醚输送管道,醇醚产品不可能通过最廉价的管道实现运输。按照铁路部门的规定,二甲醚尚不能通过铁路装罐运输。至于水路运输,由于目前建成、在建和规划中的大型醇醚项目,80%以上聚集于煤炭资源丰富却远离水运便利的北方地区,因此,绝大多数醇醚企业根本指望不上水运。这就决定了当前乃至今后很长时期,二甲醚企业不得不通过成本最高的公路运输来完成产品的运输与销售。
四是与甲醇下游争夺资源的风险。甲醇不仅是二甲醚的主要原料,还是醋酸、甲醛等的主要原料。近几年,这些领域对甲醇的需求一直保持较快增长。尤其是甲醇汽油的推广应用,大大拓展了甲醇的使用空间。与二甲醚汽车相比,低比例甲醇汽油由于无须对汽车发动机进行改造,输配系统可使用现成的加油站输配设施。加之在高油价情况下,其价格优势明显,因而推广难度较小。现在唯一的阻力是国家标准未出台。但据笔者了解,高比例甲醇汽油(M85)标准目前已起草完毕,上报有关部门审批,年内出台已成定局。一旦甲醇汽油国家标准获批,国内甲醇汽油的需求量将骤然放大。而甲醇项目投资大、建设周期长的特点,又决定其产量不可能骤然增加,届时,类似近期二甲醚企业普遍反映的“甲醇货紧价扬”的情形将再度出现,并可能加剧。而二甲醚价格却受LPG价格制约和下游需求不能有效放大影响,难以随成本激增上扬。
因此,相关企业在上马二甲醚项目时,应三思而行,以免遭受巨大损失。 (陈继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