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接亲人回家
5月21日早晨,西安火车站广场一片肃静。231辆急救车默默地停靠在广场上,车前800多名急救医务人员神情凝重,他们在焦急地等待着从四川灾区转来的受伤亲人。06:30,站台上,千余名身着迷彩的第四军医大学的学生扛着担架列队等候,两铁局百名志愿者手捧鲜花疾步走向划定的区域。
06:58,伴随着一声汽笛长鸣,列车缓缓驶进站台,车身“西安一绵阳运送灾区受伤亲人专列”几个大字表明了这辆列车的与众不同。
列车停稳后,工作人员迅速卸下窗户。志愿者扛担架的在敞开的窗户前等候,另一部分上车接应。
07:05分,第一个伤员被120急救车接走。07:48分,这次从四川绵阳和广元上车的248名伤员全部抬出车厢送往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和唐都医院。
6岁的刘龙鑫和母亲作为家属来陪护腰椎骨折的父亲。来自四川省绵阳市安县晓坝镇中心村的刘龙鑫母子坐了15个小时的火车来到西安。他和母亲先下车等待父亲,在等待过程中,志愿者给他送了两束鲜花。小家伙不知是喜欢鲜花还是被鲜花上心型的提示语吸引,两眼盯着鲜花足足有半分钟。07:35,他的父亲刘平春被担架缓缓抬下列车。随后被抬进救护车后。看到小家伙不上车,志愿者把他抱上救护车,救护车呼啸着奔赴西京医院。
09:00,一名女伤员从救护车上被抬下来,这是唐都医院收治的第81名灾区伤员。医院走廊里繁忙却不混乱,医生、护士在病房之间穿梭。护士长介绍说,唐都医院为每个病房都安排了至少一名陪护,24小时轮流值班。走廊里,随处可见鼓励的标语,还有医院工作人员亲切的笑脸。
09:20,在西京医院的新闻发布会后,西京医院赴绵阳灾区转运伤员的医疗服务队副队长李晓康被记者团团围住。他给大家讲述了医院前线救护伤员的感人故事。当讲到前一天晚上,有身孕的张林颖为了登记248名伤员病情,晕倒在列车上的经过时,这位铮铮汉子流下了眼泪。(见左下图)
李晓康说,20日凌晨05:00,第四军医大学31人从四川安县出发,当时车上只有四名伤员。下午16时,列车在绵阳站接收了160余名伤员。晚上20点,列车经过广元站,再接收了80余名伤员。这时,车上共有248名伤员和200余名家属。为了便于西安接站,他们31名工作人员连夜按轻重缓急给伤病员分类,并将病情、有无陪同、联系方式等写在病人的胸牌背面。就这样,工作人员放弃了晚间休息,按骨科、神经科、肝胆科、泌尿科给病人一一进行了分类归档。
本报记者薛生贵本报实习生 牛柊允
首批地震伤员运抵西安 郭玉军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