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08年05月27日

陕西工人报煤业化工专刊-光荣榜 陕西煤业化工集团公司2006—2007年度劳动模范

当前版:第A8版:煤业化工专刊-光荣榜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翻页
煤业化工专刊-光荣榜
08

陕西煤业化工集团公司2006—2007年度劳动模范

魏栓民,1980年参加煤矿工作,成为一名井下采煤工。他勤学好问,工作突出,积极上进,时间不长就当了一名生产班长。1999年被调到玉华煤矿综采队工作,由于他技术精,业务强,不久被提拔为队长,并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在担任队长期间,他一年365天有一半以上的时间在井下度过,吃住都在区队,只要井下有什么问题,就立即换工作衣赶赴工作现场,同工人一道现场解决,直到生产顺利才升井。去年12月份的一天夜班,综采机组滚筒摇臂突然损坏,生产无法正常。他立即组织人员一同下井拆运,在1000多米的巷道来回跑了8趟,24小时后,终于安装到位,恢复正常。

20多年来,凭着农家子弟的憨厚朴实、吃苦耐劳的本色,在千尺井下实现着人生的价值,体现着共产党员优秀的本质。

封华,男,1974年9月出生,陕西子洲县人,中共党员,在职研究生学历,采矿工程师,1996年7月参加工作。先后任下石节矿采煤二区技术员、综采队技术员、生产技术科工程师、副科长、科长、矿副总工程师,现任铜川矿务局下石节矿副矿长兼总工程师。曾连续6年被局矿评为安全生产先进个人,多次被评为局矿优秀工程技术人员、科技标兵,2004年被局评树为“第六届十大杰出青年”,2005年被局评树为铜川矿务局第六届科学技术奖先进个人,2005年被共青团陕西省委和陕西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评树为“2004年度陕西省十大杰出青年岗位能手”,2006年被陕西省国资委评为“2006年度陕西省国资十大杰出青年”。2007年被局评树为局级劳动模范。

刘征,男,现年35岁,1990年元月参加煤矿工作,现任铜川矿务局东坡煤矿采煤一区生产班长。18年来,他以陕北汉子固有的吃苦耐劳精神,一直扎根于井下采煤一线,他爱岗敬业,干一行,爱一行,先后干过采煤工、放炮工、综采设备检修工,是活跃在该矿采煤生产战线上的多面手和能手;担任采煤生产班长,他坚持以严谨作风抓班组建设,推行民主管理和精细管理,带领全班同志在脏、苦、累、险的岗位上排难攻坚,勇创佳绩,2007年他所带领的班组一举生产原煤28946吨,在该矿所有采煤生产班组中名列前茅,他个人连续5年被树为东坡矿劳动模范,2006年还被铜川矿务局授予局级劳动模范的光荣称号。

肖聪民,现年50岁,汉族,1974年12月参加工作,大专文化程度,中共党员,现任铜川矿务局铁路运输公司电务科科长兼支部书记。他爱岗敬业,扎实工作,本人连年被评为先进个人和优秀共产党员,2006年度被铜川矿务局授予劳动模范称号。

肖聪民担任科长10多年来,以身作则带头实干,从抓基础管理工作入手,制定了《电务科标准化作业规程》等一系列管理规章,精打细算搞节约,严格控制费用支出,使电务科管理得到加强。坚持把安全管理放在第一位,认真抓好职工安全教育,制定安全管理办法,落实安全责任。定期深入现场检查,虽然他患腰痛病,但不论严寒酷暑,他都带队跑遍矿区铁路。使电务设备完好率连年保持在95%以上。

吴杰,男,现年36岁,陕西凤翔县人,中共党员,采矿工程师,1998年7月由西安矿院分配到桑树坪煤矿工作,现为桑树坪煤矿生产科科长。参加工作近10年来,多次被局、矿授予先进科技工作者、先进青年知识分子、十大杰出青年、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

吴杰注重业务学习。他结合矿井生产实践,坚持利用业余时间相继重温了《采矿工程》、《矿井地质》、《采掘支护工艺》等10余种专业书籍,2007年他还参加了经济信息管理本科班学习。正是这种孜孜不倦、循序渐进的学习,使他练就了一身过硬的技术本领,很快成为单位的技术骨干,最终由一名普通的工程技术人员成长为业务素质高、管理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

陈立志,男,现年39岁,陕西镇安人,1989年参加工作,现任下峪口矿掘进二区区长。19年来,他从一名普通的农民协议工成长为该矿掘进一线响当当的掘进区长,把一支几乎瘫痪的队伍,带成了一支能征善战,敢打硬仗的一流队伍,安全、生产均取得了显著成绩。2007年掘进进尺2356米,完成计划的123%,提前30天完成全年生产任务,安全无轻伤以上事故,职工人均收入比上年增长13%以上。所在区队先后荣获局矿“安全文化示范队”、“安全先进集体”、“模范职工小家”等称号。他本人也多次被矿评为先进生产者、优秀管理干部和安全标兵,2001年、2007年荣获矿劳动模范称号。

巨万民,男,现年38岁,通风工程师,中共党员,1992年毕业分配到象山煤矿从事通风安全管理工作,先后担任通风区技术员、通风区党支部书记、通风区区长,2005年开始担任通风科科长至今,多次被评为矿优秀管理干部、局优秀科技工作者,2006年被评为局、矿劳动模范。

巨万民工作作风严谨、扎实。为了正确、合理地安排生产,他经常深入井下调查研究,掌握第一手资料,制定切实可行的针对性方案及措施。2007年7月11505综采工作面进入3#煤煤柱集中压力区,片邦、漏顶严重,同时工作面瓦斯涌出量整体增加,回风流瓦斯时常处于临界状态,给矿井安全生产带来极大隐患,他连续两天没有回家,在井下连续工作16个小时,毫无怨言。

李永良,1968年出生,高中文化,1988年光荣入党。1989年12月招为农民协议工,现为澄合二矿公司采二队采煤机维修组组长。他先后攻克技术难题32项,提合理化建议48项,小改小革50多项,为企业增收节支80多万元。他完成了16次机组大修和工作面的安装、调试,创效146万多元。六年内义务奉献1720多个工时。他所带班组连续5年被评为星级学习型班组和金牌班组,实现安全生产1975天。他连续多年被评为矿级劳模、局级劳模、技术状元和岗位技术能手等称号。

李永良的名声大了,很多煤矿都想以高薪把他挖走。他说:“是二矿这片热土养育了我。我离不开这片土地。只要二矿需要,我一定会尽自己的力量。”

嵇军林,37岁。在董家河矿任调度室副主任、主持全面工作。他爱岗敬业、恪尽职守、对工作极端负责;他工作严谨,处事认真,敢抓敢管,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征服了董家河煤矿的干部职工,也赢得了大家广泛赞誉。他个人也多次被澄合煤业公司、董家河煤矿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劳动模范”和“四有职工”。

1989年5月,嵇军林从宝鸡市凤翔县农村来到董家河煤矿,从一名农民协议工一步步成长为一名国有重点煤矿的调度室副主任。2007年5月上任之初,正值该矿进行生产接续大调整期,大小80余项工程全面铺开,区队之间常常相互影响,他总是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把问题带到现场来解决来落实。仅上任的第一个月,嵇军林就处罚了30人(次),其中包括副科级以上干部和矿级领导。

李治国,现年45岁,党员,蒲白矿务局朱家河煤矿掘二队队长,局劳模、全国优秀队长。

在马村矿任掘进队长期间,该队连续三年被评为省级六好区队。2002年调朱家河矿后,继续发扬特别能战斗的优良作风,身体力行、身先士卒、真抓实干、大胆管理,认真实施安全质量标准化,积极开拓精品头面,锚杆支护试验在该队获得成功。工程质量连年达85%以上,合格率100%,吸引铜川局及本局兄弟单位前来参观学习。职工收入每年以10%递增,居煤巷掘进队之首。

李治国曾于1999年、2003年、2007年连续三年荣获局劳动模范;2004年被评为全国煤炭工业十佳掘进队长。

丁红军,蒲白矿务局铁路运输公司机务段段长,是曾参加过老山前线的战斗英雄,凭借着对党的事业无限忠诚和热爱,24个春秋里在机务段生产第一线摸爬滚打,从工人、副段长、党支部书记、段长一路走来,用汗水和青春记录了一串串闪光的足迹。连续多年被评为局“先进工作者”、“业务技术能手”。2004—2007年被评为局“劳动模范”,机务段多次被局评为六好站段、陕煤化集团公司五好党支部。

丁红军一心扑在工作上,一、两月不入家门是常有的事,有病瘫在床上的老父亲全凭爱人照顾。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心中对父母、妻女满怀愧疚之意,但是段上哪个职工家里要有一点事情,他却跑前跑后……多年来,他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如同他心爱的火车头,不知疲倦的不断前行!

张喜儒,男,现年47岁,中共党员,现任陕西苍村煤业有限责任公司采煤队队长。该同志自1986年入矿以来,便扎根煤海,以矿为家,在工作中努力拼搏、开拓进取,由一名普通职工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和一名优秀的区队管理干部。

2007年3月,张喜儒被任命为陕西苍村煤业有限责任公司采煤队队长。同年4月份,在张喜儒的领导下,采煤队生产原煤39000吨,创下了苍村煤业建矿以来月产最高纪录。在区队管理过程中,他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始终坚持“安全第一”的宗旨,坚决做到“不安全,不生产”。并且由于纪律严明,分工合理,分配公平,职工团结,凝聚力强,他带领的队伍多次被公司评为“先进集体”、“先进班组”。

黄铁柱今年45岁,1985年10月参加工作,在掘进一线摸爬滚打了20多年,先后在陕西煤炭建设公司第五工程处掘三队、掘五队担任中心班长、副队长、队长等职,2006年12月入党,现任陕煤建司第一矿建工程处青海默勒工区主任,负责青海默勒工地的全面工作。

1999年,担任该处掘五队主管队长仅两年多的黄铁柱带领他的队伍,远赴千里之外的祁连山腹地——镜铁山开始了新的艰苦创业。经过一年艰苦卓绝的奋力拼搏,连续刷新并创造了陕煤乃至冶金行业的立井施工纪录和“高辐射、高严寒、高海拔和低气压”条件下的高原施工纪录,并以过硬的工程质量赢得了甲方的一致赞誉,酒泉钢铁公司誉为屡创记录的铁队伍。

张大勇,男,36岁,1972年11月出生,本科学历,中共党员,陕西蓝田人,1991年毕业于陕西煤炭工业学校。他在井下一线一干就是十七年,1998年起任一号煤矿综采一队技术副队长,2004年9月至今任综采一队队长。他连续多年被评为集团公司和一号煤矿的先进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2004年6月被陕西省企业工委授予“优秀党员”称号,2006年被评为省煤炭工业局安全先进个人。在他任综采队队长期间,通过技术改进和技术革新,使综采队从年产80万吨到如今的年产250万吨。他创新管理,在安全质量标准化和亲情教育等方面为一号煤矿树立了榜样,受到各级领导的肯定和表扬。

种建涛,男,40岁,党员,陕煤化工集团黄陵矿铁路运输公司经理,该同志参加工作以来,特别是2004年担任铁路运输公司经理以来,把矿区50公里低标准、低效益、低等级煤炭专用铁路建设成为西北地区煤炭专用铁路中运能最大、自动化程度最高、运营效益最好、综合管理水平居前的煤炭专用铁路。公司连续4年荣获黄陵矿业集团先进单位称号,去年,还被陕西省授予“学习型组织创建标兵单位”称号和全国煤炭系统文明单位称号;公司领导班子被黄陵矿业公司和陕煤化工集团评为“四好”领导班子。2006年,种建涛被陕西煤业化工集团评为勤廉兼优领导干部,2002、2007年连续两次被黄陵矿业公司授予劳动模范称号。

王惠军是渭化集团机械修造部计划调度科科长,1985年部队转业,先后担任检修班长、段长。十多年来王惠军无论在哪个工作岗位都始终保持革命军人的优良作风,他为人一身正气,作风雷厉风行,工作敬业勤奋。

作为一名老党员、王惠军从不以老同志自居,在工作和生活中总是雷厉风行、谦虚好学。他同时兼任机械修造部党支部委员,多年来认真坚持理论学习,不断丰富和提高自身修养,紧跟时代步伐,努力应用于实践。业务方面,他谦虚好学,刻苦钻研业务,深入熟悉生产装置,仔细研读工艺流程,对几乎每台设备的检修周期、使用周期、检修工时和劳动力配备他都了如指掌。

屈战成,37岁,中共党员,陕西省优秀青年实业家,MBA职业经理班在读学员,先后担任陕西省化肥厂净化车间副主任、主任,专用肥厂厂长,复肥厂厂长。

投身于化工企业18年来,屈战成,这个走到哪里,把神话书写到哪里的“幸运儿”,以超人的智慧和胆略,在搏击中获得乐趣,在开拓中收获成功,在创新中谋求发展。

2007年5月26日,酸性料浆联产二氨正式投运!多数厂家梦寐以求的理想,终于在复肥厂实现了!此后一年的日子,捷报频传,接连12项技改项目得到论证,并成功应用于生产,创造了企业生产史上前所未有的辉煌。全年安全生产无事故,负伤率、死亡率均为零。陕西煤化集团授予“安全管理先进单位”称号。

高合营带领陕焦炼焦分厂600余名职工发扬“自强不息,笃学崇新”的企业精神,严以律己、积极奉献、圆满完成了公司交付的各项工作任务,为公司70万吨工程建设付出了大量心血和汗水,鉴于他突出的业绩,在2007年被公司评为“优秀员工”。

他始终坚持“安全第一、生产第二”的安全理念,对安全生产工作丝毫不放松。2007年初,在他的组织领导下,分厂与各工段班组和个人逐级签订了2007年度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明确了安全责任。三月份,他亲自参加并组织了班段长安全管理知识培训与考评,在7个主要生产工段进行了为期一个月、参加人数达到350余人的应急预案演练活动,大大提高了在职班、段长的安全管理水平和处理突发事故的能力。

冯刚,1990年3月入伍,大专文化,中共党员,会计师,在部队荣立三等功两次,现任包头运销公司经理。他任经理期间,把落实科学发展观做为衡量工作的标准,以扎实过硬的工作作风,团结带领全体职工为公司“三个文明”建设做出贡献。在他的带领下,公司被陕煤业集团授予“文明单位”,他被评为“清产核资先进个人”、“先进性教育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近十年来,遇逢年过节因工作忙难以抽身看望老人,好多次计划回家探父母,由于工作忙而放弃,只有自己解围,忠孝不能两全。销售工作的特殊性,常年在外奔波,他的身体经常因工作忙碌上火受损,但始终一如既往,坚持带病上岗。冯刚不是铁人,但是大家都敬佩他身上具有的“铁人”精神。

高峰从1996年参加工作以来,先后担任黄陵矿业公司煤炭运销公司地销科副科长、科长,2005年3月担任彬长公司煤炭运销分公司副总经理、总经理。无论担任什么职务,他总是有新举措、新思路。也可以说“创新”是高峰同志的一个最大特点。

彬长矿区没有一寸铁路,当地煤炭生产矿井全部依靠汽车运输,销售范围局限于陕西市场。高峰清楚认识到必须“走出去”,实行汽车和火车销售两条腿走路。开发了萧家村储运中心,2007年在该站台发运煤炭71万吨,突破咸阳地区铁路年发运历史新高;以超前的思路,采取租赁的方式,改造开通了集发运、存储、调拨、交易为一体的彩虹煤炭交易中心,极大缓解了彬长公司煤炭储存和铁路外运“瓶颈”制约。

赵友军,37岁,毕业于西安科技大学机械制造专业,中共党员,工程师,现任西安煤矿机械有限公司产品研发中心机械室主任。连续多年荣获企业新产品研发突出贡献奖、科技标兵和厂级劳动模范称号。

他遵循“细节决定成败,责任重于泰山”的工作理念,优化采煤机总体布局结构设计,实现了采煤机在复杂地质条件下,过断层技术的突破;采用铁姆肯锥形轴承解决了滑动油封漏油问题;设计采用大规格超长液压螺栓紧固技术、摇臂内置式冷却钢管降温技术及灌铅增重技术等等,使采煤机的性能更加可靠,结构更趋合理,操作更为便捷。他主持完成的薄煤层机械交流电牵引的总体设计,填补了该厂在1米左右煤层采煤机型的空白。

高晓辉,一个善于刻苦钻研、勇于创新、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重要贡献的员工楷模。

1996年,大学毕业的高晓辉分配到陕西建设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工作至今,主要从事钢结构产品的制造工艺设计工作。在工作中他勇于奉献,开拓创新,先后获得2004年公司立功竞赛先进个人、2003——2004年公司劳动模范、2005年陕西省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标兵、2006年陕西建工集团总公司十大杰出青年等荣誉。今年36岁的高晓辉,已经担任公司重钢设备研究所所长,高级工程师。他曾先后负责了“东二环钢桥工程”、“杭州湾架桥设备工程”等公司多项里程碑式的钢结构产品的技术工作,为公司钢结构产品的发展壮大和目前公司高速铁路运架设备的强势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赵军锋曾荣获2004—2005年度省煤炭运销集团公司“先进工作者”和陕西煤业化工集团公司“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

2005年,陕西煤业集团公司确定了“煤炭生产经营战略北移”的目标,为抢占先机,决定开工建设“中能红石峡煤炭集运公司红石峡车站及铁路专用线项目”。有着丰富经验的赵军锋同志,走马上任,担任公司董事长。他深入施工现场,与技术工人一起研究地形地貌,选择最佳路径;他奔走与铁道部和西铁局之间,有效解决了桥梁运输问题;他积极协调各方关系,克服重重阻力,在最短的时间内开通了红石峡专用线。在他的带领努力下,红石峡车站仅用14个月建成并正式运营,成为西延线上建设速度最快、开通最快、效率最高的亮点工程。

王春刚,男,36岁,高级工程师,中共党员,现任陕西冯家塔矿业有限公司工程管理部副部长。他连续三年获得公司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为冯家塔煤矿建设项目连续两年荣获集团公司项目建设先进单位做出了突出贡献,2007年年底被评为公司“矿工之星”。

他在冯家塔煤矿项目建设井筒的施工放线及井口场平范围测定中,每天自备干粮,背上一壶水,揣上几个馒头和榨菜,在骄阳似火的光秃秃的山头上,一站就是一天。为了保证测量的精度,他用太阳伞给仪器遮阳,把自己完全暴露在灸热的太阳光下。没有对讲机,就用自己的手机联系指挥放点的人,手机没电了,就用嗓子喊,连续苦战10天,坚守施工现场,完成了100多个购地界桩和场平工程量的测定,大家称他为忘我工作的“拼命三郎”。

侯俊昌1982年于西安矿院毕业后参加煤矿工作,现任陕煤化集团神木红柳林矿业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兼任煤炭工业神府矿区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站站长。

参加煤矿工作26年来,无论是在基层一线,还是在机关管理岗位,他都以一个知识分子对党和人民事业的赤子之心,以一个共产党员的高度责任感,兢兢业业的干好工作。特别是2006年7月他离开陕煤化集团公司来到地处黄土高原、毛乌素沙漠边缘的新建矿井——神木红柳林矿业有限公司后,按照陕煤化集团公司关于把红柳林建设成为特大型现代化示范矿井的要求,坚持以国际领先、国内一流为标准,牢固树立“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高效益”的建矿思想,以全新的姿态投入到了新的工作之中。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