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08年06月20日
头版
01

大一学生为何屡陷求职陷阱

前不久,重庆市垫江县破获了一起特大传销案件。据执法人员统计,涉案的200多名涉嫌传销人员来自广东、湖北、吉林、重庆等10多个省市,年龄大多在20至25岁之间,其中刚毕业的大学生有110人,在校大学生有15人。据垫江县工商局负责人介绍,这些大学生大多是被人以“找工作”为名骗来的。

先利诱后套牢,被骗学生无奈“晒黑”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许多用人单位都用高薪引诱大学生“上钩”,但实际上所谓高薪很难兑现。例如这家网站的工作人员就不断给小严展望“钱景”:每月销售5000元的卡,可得600元基本工资;推销6000元的卡可得800元……但在实际中,每月售出5000元卡的难度极大,工资还可能被以种种借口扣除,大学生事实上成了廉价甚至免费的劳动力。

其次,一些单位还要学生缴纳“保证金”,甚至用重要证件作抵押,然后频频以“扣押金、扣证件”相威胁,把学生“套牢”。

记者调查发现,大学生虽然常被认为是“有知识”、“高素质”的“天之骄子”,但由于欠缺社会经验,加之安全意识不足,不少人轻易便交出了身份证等重要证件。小严后怕地表示:“如果他们以发工资为名,要我提供银行帐号等个人资料,我想我也不会防备的。”另一方面,目前毕业生就业形势紧张,加之大学学费昂贵,导致许多在校生也急需兼职补贴生活,客观上使其容易在急于就业的心态下被骗。

此外,在遭遇“求职陷阱”后,大学生维权手段有限。这家网站的多名大学生代理告诉记者,他们虽然感觉上当,却不知道该去什么部门投诉,只是觉得网站负责人“很凶”,自己不敢去要押金,只求拿回证件息事宁人。

专家:求职须谨慎,维权要合法

西南政法大学民商法学院吴民许博士表示,大学生在求职时,如遇见用人单位要求抵押证件,或是交押金、保证金、服装费、培训费等财物的,应坚决予以拒绝。据今年起实施的《劳动合同法》规定,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时,不得扣押居民身份证和其他证件,不得以担保金、押金等名义收取财物。同时《居民身份证法》也规定,除公安机关在少数法定情形下可以扣押身份证之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扣押居民身份证。

劳动保障部门提醒,大学生在求职时,还有一些注意事项,例如不要轻信“外地上岗”、“外地培训”的承诺,以免被骗;在正式进入单位之前,应从多种途径了解用人单位的背景,例如注意其营业执照等证件,从侧面了解其办公地点是否为临时租来的房屋等,如果是近期临时租用的房屋,则需提高警惕;在签订劳动合同时要谨慎,首先要看用人单位是否经过工商部门登记,了解其注册的有效期限;其次要看合同字句是否准确、清楚、完整,是否有歧义等;同时,应尽量到正规的人才市场或劳动力市场求职,有疑难时到劳动保障部门咨询,通过合法途径维护自己的权益。 (王晓磊 茆琛)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