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08年07月08日
煤业化工专刊-综合新闻
06

煤化工“大跃进”难脱环境资源制约

专家呼吁政府继续干预“退烧”

近期全球石油价格再次快速飙升,并持续高位震荡,让国内刚被政策浇了一盆冷水的煤化工投资热再次“蠢蠢欲动”。为此,业内专家再次提醒,后期油价的不确定性逐渐加大,一些地方不顾资源、生态、环境等方面的承载能力,盲目规划、竞相建设煤化工项目,又再重蹈“大跃进”的覆辙。如果政府不继续及时予以干预使其“退烧”,可以预料这种投资盲动终将陷入环境与资源困局。

早在2006年煤化工热潮初露端倪之时,国家发改委就及时下发了《关于加强煤化工项目建设管理促进产业发展的通知》,国家还陆续公布了《煤炭工业“十一五”规划》等一系列政策性文件,积极干预引导煤化工产业发展,一些项目被叫停或缓建,对煤化工“退烧”起到了关键作用。但随着油价的快速飙升,被压抑的煤化工投资热情再度喷发,除神华、兖矿和潞安3家企业的煤制油项目获得国家批准建设外,当前又有多个煤制油、煤制烯和煤化工项目在贵州、陕西、内蒙古、宁夏、新疆、云南、福建等地开工建设或签署了协议,投资少则几十亿元,多则几百亿元。据不完全统计,按目前这种势头,整个“十一五”期间国内投资制油的各路资金就高达5000亿元,而整个煤化工产业的投资将超过1万亿元。

中科院院士、环境工程资深专家刘鸿亮认为,煤化工产业发展深受环境与资源因素的制约。在资源制约方面,首先,煤炭资源越来越短缺,而国内煤炭需求总量则持续增长。我国煤炭资源的状况是总资源量较多,但达到一定勘查深度的储量较少。与其他煤炭资源大国相比,有效供给不足,且煤炭的使用率远低于发达国家。按2010年全国甲醇产能达到5000万吨计算,需要煤炭资源1亿吨;根据现在规划的煤制油项目油品产能合计3000万吨、每4?5吨煤制1吨油计算,每年需要1.2亿~1.5亿吨煤炭。其次,水资源是又一重要制约因素。我国水资源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而主要煤炭产地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和单位国土面积水资源保有量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10。大型煤化工项目年用水量通常高达几千万立方米,吨产品耗水在10吨以上,相当于一些地区十几万人口的水资源占有量,很可能会打破当地脆弱的水资源平衡。

在环境制约方面,煤化工是一个高污染、高安全要求的行业,每个生产环节都会产生各种污染物,其中无法回收的废弃物大多有毒有害,稍有不慎就可能造成更大的环境安全事故。此外,经测算一个年产油品300万吨的间接煤液化工程,其排放的二氧化碳量是880万吨,这是一个十分巨大的数字,而当前我国二氧化碳温室气体的排放问题正越来越引起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

刘院士指出,目前我国经济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众多企业纷纷涌入煤化工领域,对此都有很高的回报预期。金融机构在这股热潮的影响下,也乐意给予这些投资项目金融支持。然而,等到这些项目都建成投产后,将不可避免地出现产能严重过剩、企业大量亏损破产、银行呆坏账急剧上升的严重后果。

为此业内专家呼吁,未来煤化工产业竞争形势非常严峻,一些受资源、交通、环境和市场等条件制约的企业将被市场淘汰。所以,相关企业在进行规划发展定位时,应该认识到并不是有资源就可以建设煤化工基地,还要充分考虑生产成本、物流成本尤其是环境与资源制约等多种因素。 (仲煤)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