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08年07月14日

陕西工人报专题 秦岭,你为他们作证

当前版:第A4版:专题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翻页
专题
04

秦岭,你为他们作证

——抗震救灾“生命线”西汉高速采访散记

刘平安

汶川大地震已经过去整整一个月了。短短的三十多天里,我们这个民族在经历巨大的痛苦中,创造着人类灾难史上亘古未有的奇迹。

在这场伟大的抗震救灾斗争中,作为连接中国北方和四川地震灾区的唯一一条高速公路——西汉高速公路,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三十多天里,这里通行各类紧急物资运输车辆75593辆次,减免通行费2807.98万元,所辖服务区共接待救灾人员687221人次,管理所出动11479人次,巡查3549次,排除各类险况166次。

为保障道路的通畅无阻,西汉高速公路上的1360余名工作人员在这条纵贯秦岭的线路上连续奋战了三十个激情喷涌的日日夜夜,至今他们依然在这里夜以继日的战斗着。三十多天里,很多员工每天休息不到三、四个月小时,无论从他们的体能上,还是从他们的意志上,都呈现出人类生命的最大潜质,这里靠什么力量支撑的呢?也许现在作出一个全面的总结和反思还时过早,但这种强烈的思绪一直拷问着我的灵魂,驱使我不得不踏上这条被人们誉为“抗震救灾生命线”的地方,作穿越时空的心灵感悟和情感对接。

我从小生活在渭北高原,有关秦岭的印象始于老年人喋喋不体的闲谝。凡是翻过秦岭的渭北汉子,自然能以他骄傲的资历赢得人们的敬重。雨天天霁,伴随着清晨第一缕阳光,我常常站在渭北高原的塬畔极目远眺,企图透过明丽的空气一睹秦岭的风姿。

也许,我对秦岭的好奇与向往就是从这里开始的。直至上中学学习《地理》课程时,我以少女般的纯静专注地聆听老师关于秦岭的教诲。秦岭是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分水领,秦岭是温带大陆性气候与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秦岭也是中国北方和南方的分界线。然而这条分线界以其东西横亘千里、南北纵深二、三百里的巍峨与险峻,阻遏了中国南北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从此便有了唐代诗人李白“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的惊叹!有了春秋时期开凿栈道的历史遗痕,有了战国时秦惠文王“石牛粪金、五丁开道”的雄才睿智,有了汉高祖“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的运筹帷幄,有了“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的贼,有了“九井驿开凿三巨石”的艰辛,有了“万垒去峰趋广汉,千帆秋水下襄樊”的气象。至今沿渭水支流斜水与汉水支流褒水两条河谷而行,北入眉县斜谷南出汉中褒谷的褒斜道,由长安沿沣河上行,超秦岭经宁陕、石泉达汉中因穿越子午谷而得名的子午道,自勉县而西南至四川剑州大剑口的金牛道,从秦汉时陈仓县入山,沿嘉陵江上源故道水路而行的陈仓道,自长安南下经周至县入秦岭,越骆谷关,溯黑河西源越秦岭,经八里关、白草驿至洋县、城固达汉中的骆谷道都在默默的讲述着秦岭的历史。

是的,秦岭是一道天然屏障,它在阻遏着南北交流的同时,却招惹来的人们打通秦岭的焦渴的目光,古人如此,现代人亦如此。

上世纪五十年代,人民共和国成立还不到三个年头,人们开始在秦岭山脉的西段开山凿洞,修路架桥,于1960年6月建成一条穿越秦岭的钢铁线路——宝成铁路线,大西北与大西南连为一体,1996年12月,为了加快西部大开发,人们又开始在秦岭东段修建又一条钢铁线路——西康铁路。经过五年的艰苦奋斗,2001年1月西康铁路全部贯通,西南东部通往西北的北大门打开了,尽管这两条铁路线在南北交流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但还远远满足不了现代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五年前,陕西省决策层决定,建设西安直通汉中的西汉高速公路,并将这条公路纳入到贯穿中国北方与西北、西南的京昆高速公路总体规划,其意义是可想而知的。无疑这项决策是英明的,仅仅用了五年时间,西汉高速公路的建设者们用他们的生命了青春搭起了这条连接南北的大通道。2007年9月30日西汉高速公路全线贯通,它犹如巨臂一下子将汉中盆地揽入怀中,将天府之国拉到近旁,从此南方和北方不再途远。

如果唐代那位浪漫主义诗人活着,当他看到这一幕,我不知道又会发出怎样的感叹呢?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

今天,当我们又一次踏上这条道路走进秦岭纵深的时候,心情是格外沉重的。

5月12日14时28分,这个让世界震惊,让中华民族刻骨铭心的时刻,一直压迫着我们的心绪。

尽管眼前林木葱茏,尽管耳旁流水潺潺,可面对那一辆辆疾驰而过的抗震救灾物资运输车辆,面对车辆上那一幅幅:“汶川——挺住!”“四川——加油!”的标语,我们心潮起伏,热血沸腾。是的,我们这个民族太富有爱心了,当自己的同胞经受灾难时,共和国总理两小时12分就赶赴灾区,代表党中央、国务院看望灾区人民,指挥抢险救灾,四面八方伸出援助之手,所有人的心都揪在了一起,一个民族共振着一个心律,这是多么博大的情怀啊!

穿越着秦岭隧道群,我们来到了一个叫七亩坪的地方。

说是七亩坪,可实际早被西汉高速公路建设者将其至数万亩。这里群山环绕,一条小河依山而行,西汉高速公路上下两条单幅道从坪中穿过,巨大的花岗岩雕塑群座落在两条大道的中间。一排小楼耸立在西山坡的高地上,水泥路面从高坡上缓缓而下,与之相连的是秦岭服务区。广场上停满了各种满载物资的救灾车辆,人们穿梭在服务区的楼群之间。

这里是西汉高速公路秦岭管理所和服务区所在地,也是西汉高速公路监控中心。

汶川地震当晚,刚刚参加完集团公司抗震救灾保畅紧急会议的西汉公司董事长杨荣尚、总经理马小伟立即赶赴位于秦岭腹地海拔1500米的秦岭管理所。他们知道,汶川地震造成宝成铁路109隧道一列油罐车起火,宝成铁路线中断,210国道、108国道、316国道也不同程度出现滑坡、塌方,路况不好,救援大军和大量救援物资都会从连霍线、京昆线、仓茂线、青银线向西汉高速公路压过来,要确保救援大军和救援物资快速安全送达灾区,这条开通还不到一年的年轻线路将要经受一场多么严峻的考验!

他们立即召开紧急,成立了西汉高速公路抗震救灾保畅领导小组,公司领导全部进驻各个管理所,实行分片包干、责任到人。总工程师李高旺连夜组织80名工程技术人员,对西汉线136座隧道、540座桥梁,高边坡进行全面检查。同时成立了4个抢险突击队,备用施工人员300余人,大型设备50多台(套),确保道路排险。6个管理所领导24小时轮流上路巡查,全线600多名路政、治超人员24小时双向对接巡查指挥,维护交通秩序。

13日凌晨,当承载着数千名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第一批车队在秦岭腹地隆隆开过时,西汉高速公路抗震救灾保畅战役正式拉开帷幕。

七亩坪,一个不眠之夜!

西汉高速公路位于秦岭北坡的涝峪口至朱雀隧道段,全长25.8公里,海拔却从400多米升至1600多米,这里沟深狭窄,山势险峻,大型货车快速下坡时存在着极大的安全隐患,为确保交通安全,不久前上级论证决定在这里实施强化安全设施工程,对下行线实施封闭,进行加宽。而对上行线实施单幅双向通行,就是说凡进入西汉高速公路的所有车辆,在这里由原来单幅行驶变为单幅双向行驶。换句话说,就是西汉高速公路上下两条单幅线在这里合二为一,变成单幅双向线,试想一下,成千上万过往车辆,只要有一辆车在这里发生故障,不及时排除,西汉高速公路倾刻间就会陷于瘫痪状态,那后果自然是不堪设想的。

如果说,西汉高速公路是抗震救灾的生命线,那涝峪口至朱雀隧道段就是这条生命线的瓶颈。西汉高速强化安全设施工程项目组组织施工单位成立了抢险保畅突击队,每队不少于100人,准备了拖板车、挖掘机、装载机、汽车吊、发电机、运输车等数十台机械设备严阵以待,随时应对突发事件。并指定专人负责下行线路施工路段交通管制,在翻越秦岭的长大纵坡区,每公里安排一名路政人员,坚守现场,昼夜值班,风雨无阻,疏导车辆。

不仅如此,西汉公司还邀请西安市消防支队组成西汉高速公路消防支队应急分队,配备三辆消防车,驻守秦岭服务区。支队副队长刘铭和15名战士用10部对讲机与西汉高速公路求援保畅指挥车辆中心联网,24小时全程监控沿路险情。

5月19日10日31分,秦岭一号隧道上行北端二公里处,一辆救援集装箱货车起火,刘铭迅速带领他的消防车鸣着警笛风驰电掣般驶入隧道……

秦岭路段拥有世界上密集的隧道群和桥梁群,为确保大型油罐车、物资车顺利通行,秦岭路段中队实施全程安全护送。

5月12日夜,30余辆油罐车从这里经过,路政中队全员出动,路政车前面引路,队长华海波现场指挥,队员们为高温油罐车降温……

5月14日,44辆油料车,1100辆抗震救灾军用车从这里经过。车辆开锅了,他们提来汽水降温,车辆没离去,他们迅速驾车到临近县城购买配件,车辆水箱坏了,他们立即联系修理工进行修理……

5月15日,560辆军用车,286辆四川民工返乡车和医疗救助车从这里经过,他们为四川返乡民工和子弟兵、医护人员打水、送饭,为车队加水加油

就这样,一队队救援人员,一车车救灾物资,一台台大型设备从这里飞向灾区。

直到我们采访时,这些数字还在不停的疯长着。

此刻,夜幕降临,星光璀璨,秦岭管理所服务区灯火通明,车来人往……

啊,七亩坪,多少个不眠之夜啊!

5月13日,省交通厅决定,从上午9时起,西汉高速、西宝高速等公路,对过往抢险救灾车辆一律免收通行费,并要求沿途各服务公司全力以赴为前往抗震救灾一线的人民子弟兵救援车队做好后勤保障服务工作。

中国移动陕西分公司也在秦岭服务区设立6个“爱心服务站”,免费为过往救灾人员提供饮用水、方便面、常用药品和瓜果等,人们随时在爱心服务站可以免费为家为打电话报平安。

交通医院也派出资深医生,驻秦岭服务区,顶着炎炎烈日,免费为子弟兵和救援人员发放救助药品、医治病情。

顿时,西汉高速公路上的工作人员成了服务员、通讯员、卫生员、宣传员

顿时,西汉高速公路不仅仅是一条交通线,更是一条情感线。

5月13日,一大队子弟兵跳下军队,服务人员递上一盒盒热气腾腾的盒饭,战士们说:“给我拿盒方便面吧,灾区人员正在危难中,我们实在没有时间吃饭啊!”

一位战士接过盒饭,当服务人员给他加菜时,他说:“就来点米饭好了,这样好带,我们还要赶路呢!”

这些年轻而又朴实的战士,用他们朴素的语言,高尚的情操感动着服务区的工作人员。当战士们乘坐的军车已缓缓启动时,他们硬是撵上去,将一盒盒盒饭塞进战士们的手中。

服务区的工作人员在接受战士们的感动时,也感动着别人。

一天,一队过往行人,见服务区人手不够,便主动加入到为子弟兵打水打饭的行列中。又有一天,西安高校的十多名大学生也加入到为救援人员服务的队伍,当起志愿者。

5月20日上午8时,服务区的员工们正在为抗震救灾官兵准备食物,一位自称姓兰的老同志,自费购买了10箱雀巢原汁冰红茶送到工作人员面前,希望服务区替他赠送给过往的部队。他说,自己是在黄河水利委员会工作的退伍军人。是的,一箱冰红茶并不算多,可它是一个老兵的心愿,是一个老兵对新兵的关爱、厚望和重托!

5月21日,一位妇女提着一篮子鸡蛋来到服务区。她叫王娇,是洋县戚氏中学的一名教师,当从电视上看到洋县服务区为抗震救灾解放军官兵免费提供快餐服务时,深受感动,自己购买了1000枚鸡蛋,让服务区员工转交到子弟兵手中。捧着1000枚鸡蛋,大家就像捧着饱含深情的1000颗滚烫的心。他们小心翼翼的将鸡蛋煮熟后,整整齐齐的排放在盘子里,当驻陕某部68辆抗震救灾车辆经过时,他们将这1000枚鸡蛋,连用这个感人的故事一同送到了军人的手中。

啊,此时此刻,我的脑海里滚滚浮现的是淮海战役时那一队队动摇解放军的滚滚车轮,我的眼前闪现的是渡江作战时那一个个在炮火中冲锋的艄公的身姿……

西汉高速服务区的工作人员在用自身的行为感动别人的同时,也经受着情感的洗礼!

受在这里传递着、接力着、勉励着、鼓舞着、升华着……

敬礼,本来是一个普通普通的职业动作。

然而,在不同的环境下,在不同的氛围下,一个普普通通的行为却常常让人感慨不已。

在北川,在大地震的废墟上,一个叫郎铮的三岁小男孩,当他被解放军战士从魔鬼的纠缠中救出时,就用这样一个简单的动作感动了中国。

同样,在西汉高速公路龙亭分流站,一个叫庞博的青年,用他的敬礼至少也感动了所有过往的司机。

抗震救灾中,为了减轻西汉高速公路的压力,确保救灾物资快速送达灾区,公司决定,凡是从灾区驶入西汉高速公路的返流车辆全部从龙亭分流到其它国道。由于救灾反程车激增,加上司机不理解,分流工作十分困难。

5月19日晚11时,一辆辽宁牌照的五轴半挂货车,行驶至108国道龙亭分流执勤点要求驶入西汉高速公路,当班治超员庞博立刻走上前去,按照惯例敬礼,接着做解释劝返工作。

“我是抗震救灾车,为什么不让上高速?”司机根本听不进劝解,向西汉高速公路入口处强行驶去。

庞博连忙跟上来,又一次向司机敬礼,又一次耐心细致的解释。司机情绪更加激动,车子依然向收费站慢行。庞博没有退让,紧跟上货车,敬礼、解释…

就这样,从分流点到收费亭之间短暂而又漫长的路程,庞博一次次敬礼,一次解释。

“也许,司机刚从灾区回来,看到那里的惨象心情不好。”快到收费广场,庞博灵机一动,迅速跑到服务台,倒了一杯开水递给司机,心平气和的说:“师傅,我知道,你刚从灾区返回,心情不好,喝口水,消消气吧,分流也是为保障这条生命线畅通无阻啊!”

说完,又是一个庄严的敬礼。

司机终于感动了,在庞博的引导下调头驶入108国道。

是的,这也是一次敬礼,是由18个敬礼组成的一组朴素的敬礼,一组严肃的敬礼,一组温情的敬礼。

但这每一次敬礼都承载着西汉高速公路管理者的神圣职责,承载着人民的重托,承载着灾区老百姓的期望,自然也承载着西汉高速人真挚的情感。

每一个敬礼,都是一个生命的链条啊,它们链接成西汉高速坚不可摧的防线。

张红锐是宁强主线收费站站长。

5月12日,张红锐正在家休假,突如其来的地震倾刻间使他家的房子变成了危房。父母妻儿有家不能归。9个月大的儿子又突发感冒急需住院治疗,可医院因地震不敢接收病人,无奈,他只好把儿子送到一家私人诊所。

13日凌晨,余震又把他们赶出诊所,全家人露宿市中心广场。地震发生后,张红锐知道,他所在的宁强主线收费站是经西汉高速公路入川的唯一出口,这里一旦堵塞,救援物资就无法通过,给单位打电话电话不通,一时,他心急如焚,找了一辆出租车向收费站奔去。回到站上,他全身心投入工作,成立青年突击队,及时疏导交通,排除安全隐患。接二连三的余震使宁强主线站员工人身安全受到威胁,站长张红锐带领治超员、收费员一道搭建防震帐篷。几天来,他一直坚守在保畅第一线,饿了泡包方便面,累了躺在办公椅上合个眼。可就是这么一位刚强的汉子,当接到妻子的电话,告诉他自己要去南郑县统计群众受灾情况,孩子还在吊液体,现在只好送到乡下姑婆家的时候,他的双眼湿润了。

李涛是省高速集团公司党委副书记、纪检委书记。5月19日上午10时,他带领有关人员又一次来到秦岭服务区,看望了集团公司抗震救灾保畅宣传工作小组成员,慰问了在秦岭服务为奔赴抗震救灾一线的英雄们服务的医务人员,检查了秦岭隧道群安全工作,告别了值守在消防官兵,一路直奔汉中,逐所检查保畅工作。

半晚上,他们进入汉中市,原想在这里找个地方好好休息一下,可是他们却发现市民们携带行装纷纷涌向郊外。其实11时45分,汉中所有宾馆酒店已接到紧急通知,要求全部住宿人员立即撤到室外。情急中打开车载收音机,正在滚动播放的市政府紧急通知着实让他心头一震。“今晚有震感强烈的余震,请市有秩序撤离主要建筑……”

“宁强管理所是否知道这个消息?”他霍的一下蹦起来,让司机调转车头,直奔宁强方向换站检查防震情况。

凌晨2时25分,忙碌了大半夜的李涛才坐在折叠椅上,端起茶杯,望着空中的一轮明月,在心里发出一声感叹:今晚的月亮真圆啊!

王峰是秦岭管理所所长。6月10日下午,兰州军区驻陕某部千余名官兵途经西汉高速前往宁强动摇灾区重建,80名官兵因车辆故障要露宿野外。王峰得知情况后,立即邀请子弟兵到所里住宿。

80名官兵来到秦岭管理所,面对的是员工们热情招待,一碗碗热汤热饭就象一股股暖流涌遍战士们全身。

当晚,他们就住在监控大厅。王峰当过兵,对兵有着特殊的感情。他叮嘱工作人员:“把监控大厅的空调打开,让我们的战士们好好睡觉。”夜半,当他发现大厅有几组灯还亮着时,又叮嘱工作人员:“快把这几组灯关掉,要不,战士们睡不踏实的!”

一句句叮嘱,一片片关爱,渗透着秦岭管理所员工对子弟兵的深情。

的确,在西汉高速公路上,我力图走进每一位工作人员的心灵,搜集他们身上的每一个故事,聚汇他们身上的每一丝光亮,探录他们的精神世界,然而他们都坚守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没有时间让我去走近他们。

但是,发生在张红锐、李涛、王峰等人身上的故事本身就折射出西汉高速全体员工的人性光芒和时代精神。

是的,这是一个群体,一个团结奋进的群体,一个特别能战斗的群体,一个摧不垮、压不弯的群体!

离开西汉高速公路的时候,我们又回到七亩坪。此时残阳如血,松涛阵阵,伫立在《华夏龙脉》雕塑群前,我的心境居然是那样平静。

这组雕塑群以秦岭地区先民活动足迹和古罗道的开凿历史以及期间发生的历史故事为主线,集中展示的是中华民族征服自然并最终战胜自然,由压迫到站立的斗争过程,淋漓尽致地表现出华夏儿女不畏艰难险阻、团结进取、顽强拼搏的民族精神。

记得拿破仑说过一句话:中国一个沉睡的雄狮,一旦醒来,会让世界震惊。我以为此言不尽全对,因为我们这个民族从来就没有沉睡过,只不过是以另一种状态默默忍受着历史的煎敖,在煎敖中顽强地育勃着另一种崛起的力量。

是的,我们这个民族经历的苦难太多了,而在每一次灾难之中,这个民族就会振作,就会成熟,就会壮大,就会大踏步的前进。

这是一个善良的民族,这是一个宽容的民族,这是一个博爱的民族,同时这也是一个不屈不挠的民族,是一个团结进取的民族,是一个充满希望的民族,是一个注定会成功的民族。

在秦岭山地,在西汉高速公路上,在巨大的地震灾难面前,西汉公司所有员工以桥柱的姿态支撑起这342公里长的生命线的时候,当他们将满腔热血浇铸在这一道道桥梁、一座座隧道、一条条路基的时候,当他们将灵魂凝聚在这片古老而又神奇的土地的时候,其实,他们已经努力的在为这个民族作出新的诠释和注解,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诠释和注解,我坚信,中华民族迈向未来的前进步伐会更加坚实而有力。

啊,秦岭,你为他们作证!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