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贫困帽”不是“博士帽”
·生贵 楚萌·
在近日召开的全省领导干部大会上,省委书记赵乐际说,目前,我省一些贫困县的县委书记、县长以戴“贫困帽”为荣。这种现象不改变,“十一五”末,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就无法实现。
佳县、合阳、山阳等自然条件差的县戴贫困帽无可厚非,得到国家扶持是应该的。可是一些经济富裕的县市竟然也喜欢贫困帽,而且有抱着不放的嗜好。目前,我省77个贫困县中,像全省县域经济排名第七的吴起县一样,依旧戴着国家贫困县帽子的县还有不少。
“贫困帽”非“博士帽”,地方父母官为何如此钟爱?原来,贫困县有国家扶贫资金支持,每年能得到100——300万的财政扶持,还能减免相应的税款。在贫困县任职,不愁没钱用,不愁没有政绩。正因为有这些不劳而获的优惠条件,一些不思进取的县领导才千方百计地争帽子、保帽子,甚至争先恐后到这些贫困地区锻炼也就不难理解。
保帽子的县长、县委书记们不要再为了自己的位子、选票和政绩,抱着贫困帽不放了。试想你的政绩、你的仕途到头来还是靠经济发展来说话的。你的政绩在哪?所在的穷县脱贫了,人民富有了,这就是你的政绩。而穷县要发展,要致富,不是靠国家输血式的救济款,而靠的是自己的造血功能,靠的是农民脱贫致富。
富县戴着穷帽。你本来已经不贫困了,可依旧抱紧这顶帽子。这样一来,要费多少心思,浪费多少精力?既然有这么大的精力,何不用于农民的脱贫致富上,用于招商引资发展经济上。工业发展了,农民富有了,财政收入多了,人均收入提高了,你的能力还怕没地方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