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学习楷模?浪费资源?
天津六旬阿姨上大学引争议
经五年高中、三度高考、两回命中、一次退学,(天津)60周岁的仝正国阿姨今年终于如愿被河北理工大学经济专业录取了。有人认为,这个老太太是“终身学习”的楷模,其求学精神将激励更多年轻人奋发学习。而持反对意见的人则表示,老年大学生既浪费了国家高等教育资源,又挤占了其他适龄学子读大学的机会。两方声音针锋相对。
反方:上学像场“秀”浪费教育资源
仝阿姨的求学之路并不容易。2006年当她兴高采烈地奔赴昆明时,做梦也没想到,这一次的大学生涯只持续了短短11天。11天后,她因为强烈的高原反应从昆明理工大学退学。
在52岁的天津市民孙女士眼中,仝阿姨上大学就是一场“秀”。孙女士的外甥今年高考,离三本线只差2分而失去了上大学的机会。她觉得这个老太太参加高考,说不定就影响了其他考生的录取,与其这样,还不如把机会让给年轻人。
一位网友直言:“这么大岁数参加高考的确精神可嘉,但也确实浪费了国家教育资源,试想,花那么大精力培养出一个老人,她能为社会回报什么呢?”
正方:时代进步赋予“老”大学生机会
南开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宋秋蓉老师表示:在“知本”时代,“终身学习”是必然趋势。因此,接受高等教育不应该是青少年的专利。既然人们能理解40多岁的人重回校园攻读硕士、博士,为什么就不能接受五六十岁的人读本科呢?实际上,教育应该是一个人完善自己、丰富自己的过程,受教育的权利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
如今,高考早已取消了年龄的限制,接受高等教育是每一个公民享有的合法权利,只要自己有意愿就行。(平民)
仝正国阿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