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家庭文化建设与构建和谐社会
家庭作为社会的最小组成单元,家庭文化建设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党中央提出要大力倡导群众性的精神文明建设活动。而群众性的精神文明建设不进家庭,就很难落到实处,进入家庭就是要建设新型的社会主义家庭文化。十四届五中全会提出了“三德”教育,在全社会进行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以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提高全社会道德水平的要求。因此,开展家庭文化建设,对于促进文明建设,构建和谐社会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本人谈粗浅认识。
一、家庭凝聚社会和谐
家庭是由夫妻、父母、子女等近亲组成的,是以婚姻和血缘关系为自然基础,是核心最小的社会民主和生活单位,是社会的细胞和基础。1994年,联合国为了体现对家庭的关注,把94年定为“国际家庭年”,同时还决定把每年的5月15日定为“国际家庭日”。可见,家庭的稳定与重要性已列入国际性的重要议事日程。家庭已不再是传统观念的“生育合作社”、“经济共同体”。而是承载着经济生活、瞻养老人、教育子女、计划生育、文化建设等多个层面的职能和任务,为了提高一个家庭的品位其成员尤其是夫妻之间能够平等、尊重、沟通、理解、关心、帮助、信任、体贴、支持、宽容、学习至关重要,对爱情、社会伦理道德的认知度直接影响家庭每个成员特别是子女,家庭文化建设的提高就能形成合力,文化素质、道德修养、就会得到提高,就会形成爱的港湾和绿洲。家庭就稳定,社会必然和谐。
二、搞好家庭文化建设是时代的呼唤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的发展水平、稳定状况、文化程度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富裕、文明、幸福、美满的家庭是社会稳定、健康发展的基础。家庭的作用是生育人、培育人、维系人、塑造人。但是,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现代信息社会的进步,一些人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变化,有些人一味追求金钱、利欲熏心,为了达到个人的目的,把家庭、亲情等等抛到脑后,造成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不够和谐,尤其是青少年有些沉迷于网络的虚拟世界,追求刺激,以钱为尊、严重影响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低迷俗气,有的甚至走上犯罪道路。那么在这个信息多元化的社会,怎样搞好家庭文化建设。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抓起:一是积极引导,排除干扰,面对市场多元化,在教育子女上、在文化教育上、在文化修养上下功夫,自觉抵制文化垃圾进入家庭,对市场经济带来的新问题,新情况,及时研究,科学引导,将不利于家庭成员健康成长的东西排除在外;二是增强家庭对社会,对国家的责任感,发扬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光荣传统,夫妻相敬如宾,建立一套适合家庭教育的伦理道德标准。三是加强自身修养,不断学习,在家庭成员中有良好的文化知识和文化品位,受人尊重,只有这样一个家庭的文化氛围才能形成,对社会才能真正起到和谐的细胞作用。
三、参加各种社团活动,是提高家庭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
搞好家庭文化建设,在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基础上,经常参加一些单位、社团的各种文化娱乐活动,寓教娱乐,是提高家庭文化建设的很好途径。如经常参加单位举办的文化广场、摄影、书法、绘画、联谊会、协会等活动,通过广泛的交流,提高家庭的文化素养,逐步培养家庭成员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及顾全大局的良好道德情操,通过群体活动的窗口,使家庭成员更好地在“树家风、重家教、讲家德、改家貌”中尽心尽力,互相取长补短,把家庭融入社会之中,只有这样,家庭才能既有文化,又有时代感,更加文明,更加和谐,家庭的文化和谐,才能是社会文明、社会和谐。 (范品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