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08年08月20日
综合新闻
02

秦都区社区党建促和谐

近年来,咸阳市秦都区以建设和谐社区为目标,不断强化党建带动作用,夯实组织基础、丰富工作载体、健全服务体系,实现了社区党建与社区和谐共建双赢。

夯实构建和谐社区的组织基础

“没有各级党组织的关心与支持,我们现在可能还在租房办公,胡凑合呢!”沈家社区居委会委员田学英由衷地说。沈家社区成立之初,没有办公场所,4名工作人员挤在临时租赁的一间办公室工作,办公环境差,干部的积极性不高。成立社区党支部后,在区委的关心重视和办事处党工委的协调支持下,借助星光计划等福利工程,沈家社区建成面积达230平方米的综合办公楼,社区的各项工作开展得红红火火。据统计,2001年至今,秦都区建立社区党组织31个,累计投资300多万元用于改善社区办公环境,先后建成200平方米以上的社区党组织活动阵地10个,为18个社区争取了宽敞的办公场所,为各社区配备了“两机一柜”等电教设施,完善了各项党建工作制度,奠定了建设和谐社区的组织基础。在配备社区党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时,公开选拔综合素质高、群众认可的干部和大中专毕业生,并给予副科级待遇,将社区“两委”委员的工资纳入财政统一发放,社区干部的工作热情被点燃,党组织的核心作用也更加明显。

丰富构建和谐社区的工作载体

“我有个建议,能不能把社区的低保户集中起来,组成志愿者队伍,为居民服务,协助搞好小区建设!”建设路社区党支部书记刘蛟峰在西兰路街道会议室侃侃而谈。这是西兰路街道“社区论坛”会上真实一幕。近年来,秦都区鼓励和支持基层党组织拓展思维,创新机制,努力打造社区工作新平台,先后建立了党建工作联系会,制定了社区党组织与辖区企业、单位每季度征询意见、交流信息、分析社区情况等制度。西兰路街道党工委探索创立了“社区论坛”,定期组织社区党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部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居民代表,通过召开会议、现场观摩等形式,协商探讨解决和谐社区建设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在一年多的实践中,街道党工委根据论坛的讨论结果制定了社区义工管理、党员结对帮扶贫困户、社区卫生达标要求等制度,有利促进了社区工作的开展。在“社区论坛”这种崭新平台带动下,党建示范社区、“品牌社区”大量涌现,珠泉社区把党建工作的着眼点放在社区服务上,在工作实践中摸索出一套卓有成效为民服务的工作方法;中华社区结合实际,大力发展社区文化,创出了一条“用社区党建促文化建设,用文化建设推动社区发展,努力构建和谐社区”的新路子,荣获了“全国文化先进社区”;建设路社区被确定为全省“党建示范社区”。

健全构建和谐社区的服务体系

为了加强对流动党员这一特殊群体的服务,秦都区在6个街道办事处,31个社区设立了流动党员服务中心和服务站,西兰路和吴家堡街道党工委还在流动党员服务中心内设立了劳务介绍机构,免费为党员和群众提供劳务咨询和劳务介绍。流动党员张世明是江苏镇江人,就是通过流动党员服务中心牌子上公布的咨询电话,和党组织“接上了头“,随后被编入交运公司支部,在公司党支部的扶持下,现在他已经是小有成就的运输行业小老板了。为党员服好务的同时,秦都区开展了司法民调、卫生医疗、社会保障、家政服务、文化体育五大服务中心进社区活动,在更广大的空间范围内为社区居民服务。据统计,全区建立街道便民服务中心6个,社区便民服务站32个,各类便民服务网点125个。七里铺社区成立了家政服务站,服务内容涉及家电维修、家教、再就业等10余类,有从业人员27名,还和沈家、水厂路等4个社区家政服务站实行“网络化”经营,安置下岗职工74名;秦宝社区成立了党员志愿者巡逻队,实行全天巡逻,有效地维护了社区治安,珠泉社区开办了综合信息服务部,帮助68名下岗职工实现了再就业;滨河西路社区与陕西师大职业培训学院、咸阳市交通技校合作,举办了家政管理、汽修、电脑培训班,培训下岗职工50多名,安排就业18人,劳务输出20人,解决了下岗职工的实际困难。 本报记者 马海东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