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日本:熟悉的陌生人
提到“日本”,脑海里浮现出许多画面,内心涌出别样的情愫。用什么形容日本呢?思量许久,想到一首歌的名字:《最熟悉的陌生人》。或许,这正是日本在我心灵深处的印记。
作为一名普通的中国青年学生,对此有着深刻的体认。我们对日本是如此的熟悉:中国与日本隔海相望,从我所在的城市上海到日本东京,直线距离不过2000公里,飞行时间也不超过3个小时。地理上的邻近和便利,带来的是文化上频繁的交流和往来,从大唐时的日本遣唐使,到鉴真和尚东渡日本的壮举,日本已经构成唐文化圈的一部分,时至今日,在日本我们仍能发现浓郁的汉唐遗风。这种文化上的相似性,给我们带来的是心理上的亲近感,仿佛日本就是我们一个熟悉的隔壁邻居。
然而近代以来,日本在我们的视野里却逐渐陌生起来。经过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洗礼,侵略和反侵略斗争的腥风血雨的深刻记忆,使得日本的面孔变得如此陌生,叫人认不出来。
在这种熟悉而又陌生的认知下,中日两国人民之间,又仿佛只剩下仇恨和愤怒、隔阂和猜疑。我们不知道对面的日本人在想些什么,我们也因此而感到不安:我们无从知晓战争是否还会再次降临。
我们将永远这样对立下去,等待着某种力量积聚的爆发?还是我们主动搭起交流的桥梁,传递和平与友好的讯息?21世纪的今天,资讯日益发达和扩展,如果我们任由仇恨蒙蔽了双眼,激愤压制了理性,带着偏见和敌视的眼光去看待战后的日本,用自己的想象构建一个虚幻的日本形象,我们必然是将认识停滞下来,将思维自我禁锢起来。这对于中日任何一国都没有丝毫益处。而当我们抛开这一切,公正而客观的观察日本,我们会发现,一个不一样的日本就隐藏在我们自觉或不自觉的忽视下。我们会发现日本人民友善的一面,我们会发现日本众多的民间团体从事着和平运动,我们会发现宫崎峻电影中深深渗透着的和平反战主义……而当我们看到汶川大地震后日本国际救援队专注而敬业的表现,尤其是当救援队员肃穆着为死难者默哀时的场景时,我相信,在那一刻,人性跨越了国界,所有的仇恨都已烟消云散,没有谁不为之动容。那一刻,我真的被救援队员们和他们背后的日本民众深深感动;那一刻,仿佛有泪光在闪动。
文化的差异,赋予了这个世界丰富多彩,也同时给予了我们发现的乐趣和交流的渴望。只有不断增进普通民众间的交流和往来,国与国之间的友谊才能得到培养,理解和互信才能加深。正如胡锦涛主席所言,“牢记历史并不是为了延续仇恨”。埋下仇恨的种子很容易,而抚平仇恨的创伤和完成民族间的和解,却必然是一个长期和艰巨的过程。何时我们才能消弭这种仇恨,让历史的悲剧不再重演?这正是中日两国青年所必须共同面对和合力完成的历史使命。
法德之间可以跨越两次世界大战的阴霾而泯恩仇,中美之间可以跨越浩瀚的太平洋而友好握手,中日之间就不能穿越历史的沉重,共创一个美好的未来吗?在第29届奥运会正在北京举行的时候,我希望我们能够抛去历史的成见,向我们的日本朋友们,真诚的道一声:“北京欢迎你”!(周晓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