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08年08月26日

陕西工人报综合新闻 我省各级工会多方开展金秋助学 孝心一片动陈仓 家长慎防手机短信诈骗 彩虹员工捐献干细胞挽救杭州患者

当前版:第A2版:综合新闻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翻页
综合新闻
02

解燃眉之急 助鲲鹏展翅

我省各级工会多方开展金秋助学

韩城矿务局50万元圆贫困学生大学梦

本报讯  韩城矿务局出资50万元,以解决该局困难职工燃眉之急,圆贫困学生大学美梦,确保每位困难职工子女顺利入学。

据该局工会详细摸底统计,今年秋季入学共有308名考入大中专的学生和223名高中学生需要资助。针对这一实际情况,该局领导召开党政联席会议,决定拿出50万元,确保局里每位困难职工子女不因学费问题失学:一是对首学年考入大中专院校的困难职工子女实施一次性救助;二是给困难职工子女开具到高校申请救助的证明;三是对就读高中的困难职工子女发放助学补助金;四是开展“一帮一”结对帮扶,领导干部秋季入学走访、送助学款。五年来,有1800多名考入大中专院校的困难职工子女得到救助,有尽千名困难职工子女顺利地完成了学业。 (高歌 周志香)

中铁一局一公司不让一名职工子女上不起学

本报讯 “把困难职工当亲人一样关心,把困难职工子女上学问题当做自己子女上学问题一样对待。”这是中铁一局一公司工会领导对落实“三不让”承诺,“金秋助学”活动的注解。

为了进一步搞好今年的“金秋助学”活动,中铁一局一公司工会在高考结束后,及时发出通知,对活动的开展作出了周密部署。目前,已经按照当年考取大学,每学年每个大学生1500元,中专生1000元,往年就读的大中专学生500元,中小学生300元的标准,向全公司13名困难职工子女送去帮困助学金10000元。中铁一局一公司“金秋助学”活动犹如一泓甘甜的清泉,滋润了寒门子弟通往理想的桥梁。

(孙陆)

蒲白矿务局筹措助学金60万元

本报讯 今年,蒲白矿务局为秋季助学拿出的资金比去年翻了一番,达到了45万元,加上基层各单位对此项工作的投入,今年该局在秋季助学方面的投入预计将达到60万元。

蒲白矿务局在7月份就由工会牵头,对矿区困难职工子女的就学问题进行了摸底调查,明确了救助的对象。从8月下旬开始,局领导带头,机关各部室领导、矿区工会和基层单位纷纷行动起来,对全’矿区的困难职工家庭进行走访慰问,把助学金和组织的关怀送到职工的手中、心中。秋季助学活动的开展,为困难职工子女就学提供了资助,让所有困难职工家庭子女都圆上求学梦。

(徐宝平)

宝石机械公司60多名困难职工子女圆了大学梦

本报讯 “感谢领导的关心,我们一定会努力工作,回报公司、支持公司发展。”这是在中国石油宝鸡石油机械有限责任公司质检中心“金秋助学”活动上,女儿考上大学的王志华师傅发出的肺腑之言。

在今年的“金秋助学”活动中,又有8位困难职工子女得到公司帮扶。四年来,公司已累计帮扶困难职工子女60余人,受到了职工的普遍赞誉。此项活动由公司工会牵头,各基层分会负责摸底,对凡经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统一招生考试录取的专科以上院校新生,家庭确实有困难需要补助的,由本人提出申请,公司工会给予困难帮扶。

公司各二级单位也积极响应号召,对本单位子女考上大学的职工给予奖励,质量检测中心对今年考上本科院校的11名职工每人嘉奖200元。这是公司贯彻以人为本、人性化管理的具体体现。(李晓斌)

汉中市总工会资助宁强农民工子女上大学

本报讯 8月21日,汉中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市总工会主席李怀生一行前往宁强,为来自宁强、勉县、陕南石棉矿等地34名即将走进大学校门的特困生发放“金秋爱心助学款”。宁强灾区的庞莎、付海霞等12名农民工子女领到2000元的“金秋爱心助学金”。

近年来,汉中市各级工会组织通过“金秋助学”活动,呼唤全社会对困难职工家庭子女的关注和关爱,促使他们完成学业,成为国家栋梁之才。目前,该市各级工会组织已资助特困子女3758名上大学,资助金额达147.9万元。今年他们根据各县区遭受地震灾害的实际情况,在历年实施爱心助学的对象、范围的基础上,将地震重灾县:宁强、略阳、勉县等县,受灾较重的困难职工和农民工高中在读子女纳入爱心助学范围。

这是首批为即将走进大学校门的34名特困职工子女,以及因“5·12”地震灾害造成贫困的职工和农民工子女,发放人均2000元的“金秋助学金”,其他救助对象的金秋助学金也将陆续发放到位。

(黎德华)

韩城市

启动“金秋爱心助学”活动

本报讯 为了解决困难职工子女就学问题,韩城市总工会今年继续在全市开展“金秋爱心助学”活动。

本次助学活动将通过基层工会自主资助、依托市总工会资助的形式开展。凡在2008年通过全国高等教育统一招生考试录取的专科以上院校新生,已接到录取通知书且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均在今年“金秋爱心助学”资助范围:享受城镇最低生活保障的困难职工子女;因下岗失业、大病、残疾、突发性灾害等原因造成家庭经济困难的困难职工、单亲困难女职工子女;因工伤事故,工资拖欠、大病等原因导致家庭经济困难的农民工子女。

凡符合条件的贫困大学生,可向父母所在单位工会或韩城市总工会提出申请,并填写2008年工会资助大学生申请表,然后经集体研究确定资助名单并将拟资助学生名单进行公示,最后由单位工会或市总工会审核确定后发放救助金。

(梁鹏)

惠安公司30多名困难职工子女受资助

本报讯 近日,惠安公司困难职工子女张雪彤接到了大学录取通知书,正当一家人为高昂的学费发愁的时候,惠安公司工会开展的金秋助学活动,为这位贫困家庭出身的孩子圆了大学梦。

今年惠安公司共有18名困难职工子女接到了大学录取通知书,另有39名在校困难职工子女填写了助学申请,公司根据“不让一个困难职工子女因贫困上不起学”的承诺,发放助学金9万多元,帮助这57名同学完成学业。自2005年开展以来,已帮助近百名困难职工子女圆了大学梦。

(刘建峰)

西安工务段“三心”助学

本报讯  “是工务段领导让我孩子的梦想重新飞翔,是‘三不让’承诺让我孩子的学业得以继续……”这是近日西安工务段咸阳线路车间职工蔡明山给段领导感谢信中的一段。

蔡明山的儿子蔡文龙以优异成绩考入了西安科技大学。段工会干部在基层检查时得知了这一情况,在核实后,破例为其办理了10000元的互助金大额借款,同时积极向路局为其申报重困并办理助学,提前发放助学金1500元。西安工务段工会在2008年助学工作中坚持“细心、耐心、爱心”的“三心”工作态度,使“三不让”承诺真正发挥效能。该段工会把握2008年助学工作的新特点,针对今年新增添的“长期一般困难职工子女单项助学”纳入该项助学范围。目前,该段已为17户特、重困职工申请子女助学资金30100元,为45户长期一般困难职工申请子女单项爱心助学资金43200元。

(高参军 卢永强)

咸阳42万福彩公益金资助贫困生

本报讯  日前,咸阳市民政局、市福利彩票中心多方筹集42万元福利彩票公益金,用于今年考取大学的148名贫困新生的资助,帮他们圆一个大学梦。

咸阳市把城乡低保家庭、经济困难的军烈属和受汶川地震灾害影响,房屋倒塌、生活贫困的家庭子女作为重点资助对象。他们在调查摸底的前提下,将对148名符合条件的特困生进行一次性资助,其中本科新生每人3000元、专科新生每人2000元。同时,对今年考取大学的孤儿,将给予大学期间每年3000元固定学费,以资助他们完成学业。 本报记者 阎冬 实习生 伍毅娜

岐山县众喜慈善助学基金启动

本报讯 8月21日,在岐山县教育局会议室,省劳模、宝鸡众喜水泥有限公司董事长王连生同岐山县委书记白升安,代县长张海建等领导把4.5万元善款交到15名特困大学生手里,这标志着众喜慈善助学基金正式启动。

宝鸡众喜水泥有限公司是岐星村企业集团公司旗下的龙头骨干企业。经过8次扩建,目前,年产量已达300万吨。去年产值达到4.7亿元,为国家和地方上缴税金3975万元,为扶贫、救灾、助学向慈善事业捐款47万元,被省委省政府评为“全省优秀民营企业”。为了支持慈善事业,弘扬乐于助人,乐善好施的时代精神,宝鸡众喜水泥有限公司在县慈善协会的大力支持下,设立了“众喜慈善助学基金”,用4年时间,每年除支持慈善事业5万元外,还从企业利润中拿出4.5万元,救助15名大学生完成学业。

(红敏伟杰)

6年.5550万

为了履行“决不让一名困难职工子女失学”的庄严承诺,我省各级工会组织联合社会各方面力量,积极开展金秋爱心助学活动。2002年秋季开学前夕,省总工会根据有些已考上大学的困难职工子女因家庭贫困准备辍学的情况,在全省工会系统开展了以“送路费、送生活费和送部分学费”为主题的爱心助学活动。从2003年起,省总每年与省教育厅、民政厅联合下发文件,明确各自的职责。2004年联合我省五家新闻媒体开展助学活动。2005年又和省劳模协会开展了“陕西劳模爱心助学活动”。2006年,三家发文明确要求建立爱心助学活动的长效机制,实现金秋助学活动的制度化、社会化。2007年又扩大助学救助范围正式将农民工、单亲女职工子女和考入中等专科学校的困难职工子女纳入救助对象,共筹集资金1429.13万元,共资助困难职工和困难农民工子女16998人,人均800多元,较往年的救助标准有所提高。六年来,全省工会系统共筹集和发放“金秋爱心助学”资金达5550万元,对7.41万名贫困家庭子女给予了资助。这项最早由工会发起,继而成为有民政、残联、共青团、妇联和慈善协会等组织陆续加入的公益活动在社会上产生了很好的反响,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 (焦晓宁)

高山鹰鹞振翅飞

“元坝的郑涛考上北大啦!”这条消息像长了翅膀一样迅速传遍了元坝镇五郎坝村,村子一下子沸腾了。7月底,18岁少年郑涛以高考657分的优异成绩被北京大学录取。

“这娃真的太懂事了,也很争气,不修房了,再困难也要让娃先念书!”提及孩子的学费,郑妈妈坚定地对我们说。

郑涛的家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农村家庭了,全家四口人就住在南郑县元坝镇深山沟里的几间土坯房里。多年来,父亲一直在唐山打工维持一家人的生计,但因长期在工地上修理钢模板,导致其右耳听力严重下降,母亲心疼右耳听不见的父亲在外吃亏,在母亲的劝说下,父亲终于放弃了在外打工的机会,和母亲在家里守着几亩薄地过日子。无论日子过得多么艰难,父母对孩子在学习上的投入从不“吝啬”,在本村上完小学后,母亲极力主张让郑涛到城里去念书,接受更好的教育。那一年,郑涛只有12岁。为了省下车费,父母没有送他到学校,收拾好几件简单的行李,郑涛挥泪告别父母,独自一人来到城里的中学。直到学期结束,他又一个人背着行囊回家。突如其来的“5·12”大地震刻骨铭心。结束考试的当天,郑涛赶上最后一趟车回到了父母的身边。家里的房子垮了,全家人就挤在一顶帐篷里,第二天一大早,他不顾家人的劝阻,天麻麻亮就起床和父亲、哥哥去河里拉盖房子用的石头,他想为家里做点事,想让父母早点住进新房子。地基刚刚打完,家里的积蓄已经花光了,工程不得不停下。而此时,郑涛的录取通知书也下来了……

贫寒少年考上北大的故事很快被传开来。社会各界的许多热心人士把关注的目光投向了郑涛,把更多的爱给予了他。胶东水泥厂厂长鲍宗满亲手把6000元现金交到他手里,嘱咐其克服眼前的困难,树立信心,早日完成学业。团县委组织开展的“圆梦”行动为其提供5000元的助学金,镇党委、政府也积极筹措资金,为郑涛送上了2000元的爱心款……然而,于10多万元的昂贵学费这仅仅只是杯水车薪……

“到新学校去以后,我会更加勤奋学习,多挣点学校的奖学金,同时利用周末当家教,自己再挣点生活费。争取能够自食其力,自己供养自己上学。”院子里,郑涛一边剁猪草一边自信的对我们说。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祝愿有更多的好心人帮助,能够让这只雄鹰展翅高飞!

(余艳 吴晓燕 石林)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