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08年08月27日
百味·国际
04

难忘当年看电影

[咸阳]周宁光

晚上在家里看电视,电影频道正在播放共和国经典故事片《英雄儿女》,聆听着激情四射的“英雄赞歌”,凝视着电视里那久违的画面,不由地想起了当年插队时看电影的往事。

说实话,像我们这一代曾与共和国一起“大喜大悲”的中年人,追忆往事,总有一种不堪回首之感。就说这看电影吧,在那个精神与物质生活都十分贫乏的年代里,虽说在电影院看一场电影只需三角钱,可我当年下乡的那个生产队,一个劳动日的价值才一角六分钱呵。用两天的劳动去换一张电影票,实在是太奢侈了,连想都不敢想。所以,我们就特别渴望公社的放映队来村上放映露天电影。

每当听说村里晚上要放电影的消息,我们会怀着抑制不住的兴奋,想方设法去通知邻村的知青朋友。甚至连晚饭都顾不上吃,怀揣一块玉米面馍,就跑去帮放映员挂银幕,拴喇叭,忙着搬桌子,抬发电机。直到一切都忙活完了,这才悠悠地坐在板凳上,吃着馍,招呼着邻村来的知青们,亲热地和他们说笑聊天,等待着电影的开演。

那时演的电影大多是样板戏,还有像《地道战》、《南征北战》那样的老片子,再就是当时一些友好国家的故事片,国产的主要是新闻纪录片。大伙儿曾戏说电影是“中国的新闻简报,朝鲜的哭哭笑笑,罗马尼亚的搂搂抱抱,阿尔巴尼亚的莫名其妙”。可不管放映什么电影,我们都是看得津津有味。春天的细雨潇潇,我们看电影的兴致不减。冬天里寒风刺骨,跺脚的跺脚,打哆嗦的打哆嗦,却没有一个人嫌冷不看了要回去的。看到精彩之处,我们会异口同声地赞叹、惋惜或鼓掌,看到熟悉的情节,我们也会惟妙惟肖地“替”片中的人物说上一段台词,逗得大伙儿哈哈大笑。

记得那是1975年秋天的一个晚上,拔了一天棉杆的我们听说邻村要演罗马尼亚故事片《多瑙河之波》,便匆匆拿上几块蒸红薯赶往邻村。到那里已经快十点钟了,人挺多的,电影却还没开演,一打听才知道,由于演的是新片子,要三个公社“串片”演呢,我们这是最后一站。只有等吧。我们随着大伙在场院边找一堆包谷杆,靠着坐下,漫天无际地闲聊等待。夜越来越深了,送片的人还不见踪影,不少人实在困得不行,就靠在包谷杆上睡着了。辽阔苍穹,皓月当空。一阵困意袭来,我也熬不住了。露水打湿了我们的衣衫,我们浑然不知。直到一觉睡醒,才发现电影已近尾声了。回村的路上,听别人绘声绘色地学说片中那些撩人的片段,我心里懊悔不已,痛恨自己瞌睡太多误了“大事”。那时我就想:啥时候有钱了,一定要坐到最好的电影院去,痛痛快快地看上几场电影,好好地过把“电影瘾”。

斗转星移,三十多年过去了。随着社会的进步,我们的物质文化生活也日趋繁荣,看场电影实在是算不上什么事情了。前不久去看望在电影公司工作的一位朋友,朋友请我们在豪华影院的小包里看了场国产大片《长江七号》。坐在豪华影院的真皮沙发上,看着高清晰度的大银幕,听着高级环绕立体声音响,品着影院奉上的香茗,回想起当年为了看场电影付出的奔波,不由得感慨万分:真可谓谈笑沧桑又盛世,换了人间。

一滴水可以映出太阳的光辉。我们三十多年来为看电影走过的历程,不正是我们共和国在改革开放中前进步伐的一个缩影么?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