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器晚成”的马爷
“大器”,是功夫研磨成的浑然天成的果实。而功夫,首先包括了长久的时间因素;再就是花费的心血和心思。缺一不可。
它的天敌是:聪明的妆饰;时尚的宠幸;浮躁的爆炒。
它本应该是:蒂落的熟瓜;辛辣的老薹;窖藏的陈酿。
马向群今年五十九岁。因为他比我们稍年长,又面相慈祥,所以我们昵称他为“马爷”。
10年前,他还没怎么摸相机;8年前,也就是当他五十岁之后,才开始跟着李少童、李胜利、白涛及铁路一伙儿出去见啥拍啥。当时社会开始浮躁,一切与时俱进。如果在当时如果继续实实在在地再去拍劳动现场的工人、农民,有可能人们会说你有病。
3年前,在加拿大抱外孙的李少童发回一条信息:“浮光掠影的风光照片都是美丽的垃圾。”
于是,垃圾回收,这个群体全体转向对劳动者和劳动现场关注,又重新回到之前多年的坚持。好马当然也要吃回头草。不到3年功夫,老马手中就有了这些记录工人、农民过日子的照片。当然这日子比起我们的日子要艰难,要辛苦,但其中不乏浪漫和快乐。
马爷可能没有受过哪怕一天的正规摄影教育,但他却能初步把握出现在眼前的事件、情节、动态、表情的最鲜活的瞬间;还有那些运动中的现场空间构成的选择也比较得体。
为什么老马能在三五年之内能达到这样的境界?有悟性?人勤奋?没错,当然少不了这些因素。但我所体会的还有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多看、多琢磨别人的好照片。老马在前几年就逐步将经营生意的权力交给女儿,开始了赋闲日子。但他没彻底闲着,而是常常待在宝鸡五彩石工作室,几乎天天看人送来制作、参赛的照片;还有库存的大量中外摄影图册,还不断听到人们对照片优劣的评价和讨论。回到西安,照样参加圈内朋友不断的交流和评点。但一般他不说或很少说什么,只是看、听、读,最后有选择地咀嚼“反刍”。最后终于开始明白照相人抓获“瞬间”和经营“空间”的真实含义。
“老马识途”。这“途”就是“道”;即规律运行之轨迹,也就是俗话说的“道理”。“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可见“道”的神力绝不一般。而老马得道,自然大器可成。 (宝琇 柳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