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如何看“公务员正常退出机制”
·刘以宾·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日前下发的《国家公务员局2008年下半年工作要点》明确提出,昔日被视为“铁饭碗”的公务员将建立正常退出机制。
什么是公务员正常退出机制?当然是相对“不正常”而言,这大概需借助当今社会通用的价值标准以及思维方法予以理解和辨析:无论企事业单位还是政府机关,亦无论职位高低、身份贵贱,每个岗位都有其存在的客观理由,都有其可以考量的社会价值。假如一个人不能很好地胜任其岗位乃至尸位素餐,他立马就应该退出,因为一旦容忍不胜任、“不作为”现象,也就意味着该岗位的应有功能将无法正常发挥,社会价值将很难实现。而多个此种状态岗位以及职业人的存在,不仅导致社会运行整体效率的严重下降,还会制造一系列的不公平。眼下的事实却是:很多公务员只要没违法乱纪,即使能力弱、表现差、身体精力不济、工作受延误、群众不满意,一般也难以及时退出。
其实,“退出机制”可谓天经地义,实际上是自然法则的一部分。无论是人体的新陈代谢、生物界的优胜劣汰、一种生态系统的自求平衡,还是各种运转着的系统自动的能量转换和吐故纳新,都离不开“退出”二字。没有“退”便没有“进”,没有旧的被淘汰便没有新的补充进来。人类社会无疑是自然界的一部分,按说也需遵循自然的运行规律和一些亘古不变的自然法则。区别仅仅在于,前者是一种纯自发、自动、自然的状态,而后者是一种理性的、有思考有设计的、有人为干预因素的状态;前者没有价值判断、道德判断,而后者有价值判断和道德判断。从这个意义上说,建立公务员正常退出机制,可谓对自然法则的尊重和回归;而一个不具备正常退出机制的公务员队伍,也很难维护一种正常、合理的运转状态。
诚然,公务员无法正常退出,或许与计划经济年代的历史遗留有关,然而那毕竟已成过去。建立公务员的正常退出机制是社会发展进步的大趋势和人民的意志,只能义无反顾朝前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