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回应《夜幕下的哈尔滨》破绽
赵宝刚:改编太难
《夜幕下的哈尔滨》是一本上世纪80年代走红的小说,13集老版电视剧在当时也引起观众极大兴趣。这就难怪,30集新版电视剧刚一播出就引起观众的热议。赞扬之声不少,争议之声也有,探讨之声更是比比皆是。
被争议最多的是剧情上破绽百出,有些甚至导演赵宝刚也无法自圆其说,赵宝刚坦言,《夜幕下的哈尔滨》7个编剧,改了4稿,大量逻辑问题已经被修改过了,如今“留给观众讨论”的实在很难改,而且在小说中,王一民的前史和哈尔滨人的日常生活占了大半,这些都很难用镜头语言表现。
为什么王一民这么神?
赵宝刚:原著中虽然没写王一民会飞檐走壁,却说他是一个文武双全的人。如此设计,是会让人感觉他太神了,坦率说,让外表帅气的陆毅演王一民就是想把这个人物定义在“酷”上,围绕“酷”而设计一些细节。我知道会引发观众议论,其实我也确实有意想让观众议论一下。如果没有王一民这些特别之处,就和老版一模一样了。对他在这方面的塑造,我有一点玩家的心态。
为什么日本军官这么“谦和”?
赵宝刚:这种塑造是符合当时现实的,并没有美化和夸大。我看了大量的书和老照片,我又去哈尔滨采风。其实日军占领东三省后有一个同化过程,他们起初不是打打杀杀,要使中国人信服。但随着抗日战争阶段的改变,他们也在一点点地变。再往后看,观众就不会觉得在美化日本侵略者了,他们的残酷也一点点暴露出来,战争的惨烈性、残酷性会展示无遗。 (赵文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