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反腐警示录:为何腐败分子都是“资深官员”
今年5月中纪委五年规划颁布后,一批批高官纷纷“落马”,人们在为之叫好的同时,笔者却产生了一些疑问,为什么腐败的官员几乎都是走上领导岗位多年的资深官员?难道腐败与领导从政的时间,经历有着直接关系吗?带着这些疑问,笔者近期走访了中纪委党风廉政建设室和案件室,对此进行了专项调查采访。
一、官员腐败的演变过程
笔者对十年来纪委查办的领导干部受贿案件中所涉及到的上千名官员进行统计,结果表明,有多达96%的腐败官员都是靠实干走上领导岗位的资深官员,走上领导岗位三年以下的仅有几人,从每位锒铛入狱的官员中,不难看出这些腐败官员都有个良好政治开端,刚刚当上领导时,能力出色、工作出色、政绩出色,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从政时间久了,慢慢开始放松对自
身的要求,而此时正是那些心术不正之人实现自己目的的大好时机,他们想尽一切办法取悦领导,吃请、送礼、美色……
常在河边走哪能不湿鞋,初次得手后既尝到了甜头又没出现什么影响,所以胆子越来越大,往往腐败就是从这开始,有了第一次的亲密接触,双方各自受益,请客、送礼、献媚者从领导权力中得到了实惠,领导也颇感人间之滋润,一来二去,送得越来越多,领导决策的天平开始倾斜!慢慢地变成了交易,多大的好处办多大的事,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领导者的胃口也一天天在膨胀,从起初的小打小闹的小礼演变成受贿!当腐败到极限时,当事情败露时,当被法律严惩时,腐败官员们方从“梦中”惊醒!类似情况在权力集中的部位,大权独揽的高官们身上,成为官员腐败的危险地带。
二、官员腐败的高危群体
人们常说官场59岁现象,虽然现在领导干部管理任职年限各地政策不同,但它却说明一种现象,当领导感觉政治前途无望或即将离开多年独揽大权的宝座时,对权力的留恋,对未来的迷茫,结果往往导致的是疯狂的敛财,眼看着不想舍弃的权力即将与自己告别,告老还乡后若想继续像在位一样风光就必须积累足够的钱财,所以有的腐败官员疯狂敛财数千万仍不满足,这就足以说明他们在领导岗位是如何挥金如土的!还有一类官员是感觉自己辛辛苦苦干了一辈子,提拔没机会了,所以工作不思进取,个人享乐绞尽脑汁,一掷千金,整天过着“皇帝”一般的生活,久而久之变成了党内领导群体中的“蛀虫”!
造成官员腐败的原因多种多样,有的是利益熏心,有的是生活腐化堕落,有的是被行贿者利用,也有分配制度存在的问题,同等职级的官员由于岗位不同待遇也大不一样,一个省厅级官员的月收入不如外企一个刚参加工作的新人月收入多,一个国营大型企业老总的正当收入不如个体老板,在这种分配制度下,往往资历浅的官员们为实现政治上的目标,即使不满仍努力工作,哈下腰一心一意奔前程,而前程渺茫的资深官员们在产生“不平衡”的心态后,就会“理”直“气”壮地以非法手段牟取非法收入。
令人奇怪的是,在对纪委的采访时笔者了解到这样一个现象,廉政官员在官员群体中最“不得烟抽”,往往都受排挤,往往被看成另类,就连他们自己的家人、亲属、朋友都因借不上力,得不到实惠而不满,在许多人眼中,腐败与官员的能力、“能量”划成了等号!似乎腐败也有“潜规则”!
教育工作跟不上,监督工作不到位,检查工作形同虚设,制约工作纸上谈兵等现象的存在,是高危官员群体出现问题的关键。
三、资深官员腐败给我们的警示
在百姓的呼声中,我们不难发现人们对腐败问题,尤其官场腐败深恶痛绝。然而,一边是大批高官的纷纷“落马”,另一边却是的腐败蔓延和滋生,惩治腐败的力度越大,具有相当经验的“资深官员”们的腐败行为越具有隐蔽性,暗箱操作、借鸡下蛋、对等“交换”、资产转移、“裸体”做官等现象已经给我们敲响了反腐的警钟!
惩治腐败虽然各级领导一次又一次地讲,红头文件一个又一个地发,规章制度一项又一项制订,腐败分子一个又一个被严惩,为什么腐败犯罪现象不能从根本上得到遏止呢?笔者认为:干部交流制、权力轮换制,大权分散制,网络监督制,尤其对资深官员本人及家人定期走访调查考核制是解决问题的好办法,不仅如此,中纪委已经出台了一系列相应的从源头治理腐败的措施,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全社会都会监督官员腐败,让腐败之“瘤”如老鼠过街人人喊打,真正使党风政风得到彻底好转。
(何仁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