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08年10月07日

陕西工人报煤业化工专刊-文艺副刊 陕北的柳 方寸之间 困难是生活中的盐巴 防腐工人 美丽的黑蝴蝶 走进矿山 电话 我的母亲 房子 洽川感受农家乐 九寨沟诺日朗大瀑布 与您相约

当前版:第A8版:煤业化工专刊-文艺副刊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翻页
煤业化工专刊-文艺副刊
08

方寸之间

·赵毅华·

每当我打开相册,翻看着一幅幅照片时,我无法不感叹岁月的飞速流逝,无法不赞叹时代脚步的强大进程。照片永远都是历史最好的见证。一张张照片,或黑白或彩色,于方寸之间,每一张都那么真实,每一张都那么珍贵。

30年前的照片是黑白的,30年前的生活也是单调的。其中一张4寸黑白照片,已微微泛黄。照片中的我惊奇的瞪着一双大眼睛,头顶扎着一个用线绳绑着的小揪揪,身上穿着一件母亲缝制的土布衫,嘴角的口水流得老长。看着照片中的我,我忍俊不禁,这是我吗?

母亲告诉我,那时在农村要照一张相很不容易,而且还要抓住机会,因为照相的人都是背着相机走村串户,如果遇到村里条件好的人家办喜事,才能有机会多遇见几回。我这张照片就是在邻村的一位乡亲嫁姑娘时照的,在那时,能把照相的人请到家里是一件非常奢侈的事情。母亲说,当时,我正好快一周岁,她也很想给我照一张,可家里条件不允许,那时母亲是和我大伯他们在一起住着,没有分家,在地里干活挣的都是工分,到年底才分红,哪有钱照相啊。为了给我照这张照片,母亲抱着我,寸步不离地跟着那个照相的,嘴里不停地说着好话,最后那个照相的实在是经不住母亲的软缠硬磨,最终以1角钱和8个鸡蛋达成了协议,拍下了这张珍贵的黑白照片。

1979年,土地包产到户,父亲参军回来后分到了现在我所工作的煤矿,大伯一家也提出了要分家,看着年幼的我们,母亲忍着眼泪带着分到的家产,一斤油、36斤大米、6亩多地开始了自力更生的生活。坚强、能干的母亲一年下来,为家里盖起了八间大瓦房,这喜人的收获让母亲尝到了分田到户的甜头。新房盖起的那一天,母亲特意把照相的请到家中。那时,乡上开了一间照相馆,照相也非常方便,随叫随到,照相馆的面积虽不大,但照相的人络绎不绝,逢年过节都得排队,我和哥哥、母亲在新盖的瓦房前拍下了记载母亲辉煌成果的第二张2元的水彩照。照片虽年久,有些返潮,水彩的颜色也有些混淆,但还是可以看清照片中的我头戴着红色发卡,发卡上一朵淡粉色的头花衬着一张红扑扑的小脸,煞是好看,手里握着一束照相人带来的塑料花,身上穿着一件带条纹的黑紫相间的的确良外套,母亲拥着我笑得好开心。

如今,照相已不再是一件奢侈的事情,相机也成为家庭的必备品。人们的生活也由原来30年前黑白照片那样单调转变为现在彩色照片这样丰富多彩。相册里有我和老公、朋友去北京、大连、长江三峡等旅游胜地自己用数码相机照的照片,也有我和女儿坐在装修一新的90多平米的居室里悠闲地吃着水果、看着液晶电视的照片,还有我们全家去西安看奥运火炬传递的照片,照片里的我,穿着各种款式、各种颜色的服饰,满脸幸福的笑容。大的有20多寸,小的也有8寸,每张照片我都为它们起了一个名字存在了我的电脑里,每次打开电脑,就能看到。

回忆过去,再看看现在,方寸之间让我们看到了改革开放30年,人们生活变化之大、发展之快,也让我切实感受到祖国的巨大变化。 (象山矿)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