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08年10月31日
北国周末
01

教师招聘:

师范生为何不吃香了?

不久前,在上海师范大学54周年校庆的《明日教师今日做起——上海市教育功臣对话师范学子》活动中,上海中学校长唐盛昌就表示:目前该校招收的教师基本上都是复旦大学的非师范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很少有师范生被录取。师范学校一直以培养教师为己任,现在,师范生为何不再吃香,甚至有弄丢“铁饭碗”的危险。

师范学生优势不再

“请你说说二期教改课程的教育新理念,并且设计一堂课来体现这种理念。”在上海某中学的一场应届生招聘面试中,考官抛出了这样一道考题。让人诧异的是:“科班出身”的师范生们却很少有人能够交出令人满意的答卷,这种情况还出现在了各地不少学校的招聘会上。

上海中学校长唐盛昌在表示该校教师招聘很少录取师范生时说:“以国际部的招聘为例,我们要求的是全部双语面试。此外,因为需要被派到各个教学岗位上,成功的应聘者还应当能够教授语数外等几门课程。现实情况却是师范生很少有人能够跨过这一关考验。”

上海普陀区教育学院教研员叶佩玉也说:“在普陀区班的学科竞赛辅导班教学中,表现出色的是一位非师范的青年教师。”

随着职场竞争白热化,最终捧到教师“铁饭碗”的大多数是半路出家的非师范生。“我们当初考进学校就是作为未来的老师培养的,现在却当不了老师,我真还不知道应该做什么工作。”上海师大一位姓俞的同学表达了自己的迷茫和疑惑,同她一样,师范生的就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窘境。

思路决定出路

在用工单位看来,师范生眼界不够开阔,没有能够适应社会的需求是首要问题。相比非师范生很早就有的就业焦虑感,他们明显没有感受到“象牙塔”外的职场硝烟,因此也就无忧无虑地度过大学生活,而很少为自己的将来做规划和准备。对此,几位教育功臣深有感慨。叶佩玉说:“师范生一心只读圣贤书,很少知道大学的围墙外发生了什么事,教改领域又有了什么变化。”

唐盛昌表示:师范这个专业不再是就业的铁饭碗,师范生必须跟上社会的变化,把课上好再研究教育。师范生也要能够预见到未来的需求,除了规定的教程之外多学习一些技能,改变‘占有市场’的想法,养成‘创造市场’的思维方式。”

闸北八中校长刘京海道:“师范生应当把大的教育趋势看清楚,找准自己的发展定位。”

会学与会教是两回事

师范生有弄丢“铁饭碗”的危险,专业教学技能不够强也是关键问题。

几位上海市教育功臣不约而同地表示:会学习不代表会上课,怎样在表达、板书等基本功上下功夫,做教师不仅要有深厚的学业基础,有很强的教育研究能力,还要敢于“一辈子挑战自己”,走好人生的每一步路。

教育是职业更是事业

叶佩玉说:“招聘时,我们很难一眼看出谁更适合当老师,而是要等着你开口”。

把“教师”当作自己的饭碗还是当作自己的一份事业?这就是在面试者开口时考量的一个重要问题。“教师不是显山露水、轰轰烈烈的职业,只有真正热爱才能够做出一番业绩来。”上海师范大学副校长陆建非说:“教学不仅是技术、学术更是一门艺术,教师这个行当也不只是专业、职业,还是一份事业。”七宝中学校长仇忠海则指出:“师范生首先要有一定的追求,在学生时代就确立自己当教师的理想,这样才能有所成就。”

事实上,除了招聘教师时看重专业课程知识、教学技能之外,学校招收教师最关注的两点是师范生的悟性和作为教师的影响力。前者的标志是能将百思不得其解的学生一点就通,后者则是能够让学生喜欢上自己继而喜欢上自己教授的课程。此外,是否有继续学习的能力也相当重要。

(葛圣洁 肖春飞)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