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08年11月05日
头版
01

瞄准五百万 支撑五千万

——采油三厂深入推进自主管理创新

“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特别能负重”——“四个特别能”是长庆采油三厂在靖安油田大会战中形成的靖安精神。多年来,长庆采三人秉承“四个特别能”精神,唱响“我为祖国献石油”的主旋律,积极投身鄂尔多斯盆地油田开发。2007年,长庆采油三厂年产原油突破300万吨,今年,他们朝着335万吨目标迈进。“挺进四百万,瞄准五百万,支撑五千万”——采油三厂机关大楼前这十五个醒目的大字告诉人们,长庆采油三厂正在用行动实现着集团公司“三千万吨在握、五千万吨在望”的目标。

采油三厂广长杨玉祥说:“作为油田公司原油年产率先跨越300万吨的采油厂,我们从资源现状、队伍基础、技术储备等方面进行认真分析,寻找差距,准确把握企业发展的优势和劣势,把加快发展作为支撑5000万吨的有力举措,把早日实现400万吨作为支撑5000万吨的实际行动,确立了‘挺进400万、瞄准500万、支撑5000万’的发展目标。”

产能建设是采油厂快速上产的重要保证,是企业持续成长的动力源泉。由于地质情况复杂多变,产能建设存在一定的风险。近年来,采油三厂坚持规模增长和效益增长并重的思路,把提高单产量、优质建设产能作为产建的重点,注重安全环保、科技进步和产建综合配套,努力提高投资回报率,先后建成了以吴一联、铁一联、柳三转三座联合站为代表的60座场站及其配套工程,实现了88万吨原油生产能力,产建规模创采油三厂历史之最。

科技进步是企业腾飞的翅膀。对采油三厂这种劳动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企业来说,科技进步至关重要。采油三厂视技术人才为“宝贝”,组织制定了《采油三厂专业技术人才长效激励实施办法》,设立技术突出贡献奖和重大成果创造者提成制度,从资金、机制、环境上努力为技术人员创造条件;每年都要组织召开油田开发技术研讨会,选树科技标兵,重奖技术尖子,鼓励技术人员多出成果、快出成果;并采取与石油院校合作的方式,共同解决油田开发中的技术难题,推动企业技术进步。

管理是企业永恒的主题。近年来,长庆采油三厂在持续推进规范管理——科学管理——文化管理的层次管理基础上,提出一体化管理思路,深入推进自主管理创新,形成了以岗位绩效量化考核、安全文化建设、油藏差异化管理等为代表的适应性管理法。

与井为伴、与山为伍是采油工生活的写照,荒凉、孤独、寂寞是采油工最大的特点。采油三厂努力改进采油工的工作生活方式,探索实施辅助业务剥离。2005年以来,长庆采油三厂按照市场机制,引进专业看管公司,对技术含量低的油井看护业务实行专业化看管,吸纳社会就业1000多人,把单井员工从油井看护业务中解脱出来,从事维护、巡护等技术性较强的工作。同时,采油三厂还利用信息化技术,在部分井站施行视频监控,减轻员工劳动强度,形成了具有特色的“视频监控、专业看管、集中巡护”的采油管理新模式,打破了多年来采油工传统的工作生活方式,使驻守单井的员工过上了集体生活,也为人力资源管理探出了新路子,受到长庆油田公司领导的充分肯定,并在全油田推广。

今年下半年,长庆采油三厂在全厂11个作业区开展“3000万吨在握、5000万吨在望、我们准备好了吗?”的大讨论活动,希望通过大讨论激发干部员工的工作热情,有效促进工作大提速、作风大转变和生产大发展。

为了配合集团公司的发展战略,采油三厂制定了“3432”发展规划。“3”:围绕三大主题:发展、创新、和谐;“4”:推动四个升级:油田开发技术升级、队伍整体素质升级、企业管理水平升级、企业文化品质升级;“3”:提升三个品牌:靖安示范油田品牌、特低渗油田高效开发技术品牌、家园文化品牌;“2”:实现两个目标:挺进400万,瞄准500万,支撑5000万,即到2010年建成400万吨生产能力,2015年建成500万吨生产能力,强力支撑油田公司大发展。

面对国家对能源的需求和油田发展的形势,杨玉祥感到更多的是责任和压力。他说,全厂正全力以赴向年度原油产量335万吨的发展目标挺进。

本报记者 薛生贵 实习生 袁楠

采油三厂工人在修井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