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改善激励机制激发员工积极性
国有建筑施工企业,员工是企业的主体,在企业的施工生产中,如何改善企业的激励机制,最大限度地激发劳动者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一个既古老而又新鲜的话题。
那么什么是激励?激励就是激发人的动机,使之朝着期望的目标前进的心理活动过程,它的作用在于调动要素的内在潜力,以确保组织目标的实现。
一、掌握员工需要,改善激励机制。
人的需要产生动机,人的行为是由动机支配的。一个人的积极性高低取决于他对工作的动机。只有掌握了人的需要,才能预测人的行为,引导人的行为,激发人的积极性。
美国心理学家佛隆姆提出的期望值理论:激励力量=期望值×效价。期望值是指根据个人的经验判断达到目标的把握程度。效价是达到目标满足各种需要的价值。这个公式说明一个人对目标的把握越大、估计达到目标的概率越高,激发起的动机越强烈,积极性就越大。
企业党建思想工作,就是要引导员工确立正确的需要目标,使个人需求目标与企业的经营目标相一致。由于员工队伍存在着年龄、文化、技术、阅历等诸多差异性和思想随时间、条件、环境变化的复杂性,这就决定了人的需要的多样性。
二、把握激励内容,调动员工积极性?
激励包括内在动力、外界压力、利益的吸引力三个方面。
内在动力是指企业的员工在企业组织内,具有强烈的实现自身价值的信念和追求,从而努力提高劳动技能,增强对企业的归属感和岗位敬业精神。这是企业员工工作积极性的决定因素,有了足够的内在动力,就能保持持久的、高昂的士气和稳定的工作干劲。
外界压力指有形、无形地施加于员工身上的力量,它迫使员工不得不认真努力进行工作。例如,群众舆论压力、批评指责、惩罚处分等。领导的权威、集体的意识、规章制度等是这种压力的源泉。它可以推动员工向正确的目标前进。
利益的吸引力指达到企业目标后,可满足员工的某种利益,从而对员工产生吸引力。例如,精神鼓励、物质鼓励、工资奖金等,对员工都有一定的吸引力,吸引员工努力完成生产任务,达到企业目标。
管理者要学会综合运用这三种激励内容,三管齐下,激发出每一个?员工的潜力。
三、完善激励手段,增强激励的针对性。
在使用激励手段的,三种激励内容要综合运用,辩证施作。绝不可偏废。任何一家企业在选用激励方式时都必须根据不同对象、不同阶段、不同情况而定,制定合理的激励方式。如果不加分析随便采取一种激励手段,其激励效果可能不会很好,甚至有时起到负面效果。因此,应该根据一定的原则,把握一种度,有针对性地确立激励方式。不能一味地通过重金悬赏来刺激领导和职工的个人物质利欲,那种认为:“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的做法是根本性的错误,必须将企业领导与职工的个人前途和利益统一到企业的生存发展上来,这才是根本所在。
四、创新激励机制,加强激励适应性。
激励机制不是一成不变的,应不断地创新激励机制,不断增加、删减激励项目与激励内容,完成激励机制的不断更新。比如静态地看,企业内不同文化层次、不同职位的员工需要的激励不同。动态地看,员工随着职位的升降所需要的激励不同,企业随着市场形势的变化和自身状况的改变而需要运用的激励手段也会不同。同时需要注意的是,激励机制不能只是在成功时锦上添花,而且应能在受挫时雪中送炭,只有这样才能使激励机制更加有效。在使用激励机制时一是要注意激励机制不能流于书面,但实施起来则多以“研究,研究,再研究”将之浮在空中,结果导致不少人才离开企业。企业没有真正认识到激励机制是其发展必不可少的动力源。二是激励机制很片面。以承包代替一切,认为这样就能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但往往是事与愿违,结果导致企业的员工怨声载道,员工的积极性比没有承包前还要差。三是存在一劳永逸的心态。企业的激励机制一旦建立,且在初期运行良好,企业经营者就可能固化这种机制,而不考虑周围环境的变化和企业的变化。
(李天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