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工交办帮助企业解决难题
本报讯 省工交办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坚持重在实践促工作,边查边改求实效,对问题和意见集中梳理后,落实解决,取得了初步成效。
从11月10日起,省工交办组织100余人,先后深入到114户企业,开展了“百人访百企”活动。与企业面对面接触,掌握情况和问题,了解需求和建议,并提出了促进工业增长的11条措施。为此,省政府下发了《关于进一步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当前工业经济平稳快速增长的通知》,明确了对我省工业企业进行贷款贴息等八项扶持措施。省工交办抓好落实工作,首先抓工业企业流动资金贷款贴息的问题。经过对各市上报的千余户企业进行初审,筛选出符合条件的616户,通过贴息可撬动银行贷款200亿元。前两批贴息贷款签字仪式已分别于12月6日和12月17日在西安举行,共促成我省107户企业与银行签订55.53亿元贷款协议,后续贴息工作正在加紧进行中。
针对企业提出希望政府进一步改善生产经营环境,切实减轻企业负担等意见,省工交办积极协调落实有关部门,从12月1日起对我省设立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在国家宣布取消和停止征收100项收费的基础上再取消一批、暂停征收一批降低征收标准一批。还先后与东部地区八省份沟通,与中石油、中石化进行多次商谈,加大对我省煤炭和石油产品的采购力度。铁路不足找货源;电力需求不足找市场;煤炭、石油积压找销路。针对地震灾区水泥价格比震前高出100元左右,省工交办提出对灾区水泥供应企业进行补贴的建议,经省政府同意后,每吨水泥省财政每吨补贴80元。为了做好灾区重建规划,还组织编制了《陕西省宁强、略阳、勉县、陈仓地震灾后工业布局和结构调整规划》。上报国家的167项工业恢复重建项目全部列入国务院总体规划,总投资达203.4亿元。
本报记者 柳江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