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感与城市“贵族化”无关
普通人的幸福感就来自于柴米油盐、饮食起居、教育医疗等微小层面,而这些,都和城市发展的人性化直接相关,和城市的“贵族化”无关。也就是说,低调和殷实的生活才是百姓期待的,而不是富丽堂皇的门面建设。
人民日报日前发表文章称,城市建设中要防止“贵族化”倾向,而强调服务功能。城市“贵族化”是每个身居城市的普通人都感受到的,最典型的莫过于街道的拓宽和楼层的增高以及奢侈品商店的层出不穷……这就是体面的“贵族化”。
因职业关系,笔者曾去过不少农村,然每到一地,当地官员都要抽一天时间带笔者去看看新城,于是常常看到依旧落后的农耕劳作和不亚于四星级酒店的“地标”建筑并存,而后者,显然是让当地官员津津乐道的“改革成果”。很显然,大规模的新城建设、郊区、农村土地的开发,能够为地方政府换来可观的土地收益、经济增长,而且与他们的政绩考核有直接关系,远比提供给百姓微观的生活便利更能最直观显示其成果。但结果往往是,农村的“城市化”越重,大城市的“贵族化”越重,生活的不便也越重,后者直接影响到百姓的幸福感。很多城市都有了规模可观的“新城”,但很多都成了“睡城”。居住在新城的人们必须每天长途跋涉去上班、上学,甚至购物、就医,他们的幸福感就消融在日复一日辛苦之中,这令他们不断怀念城市“贵族化”之前那些身边的小菜市,对门的小学校和骑车就能去上班的单位……
另一个有趣的信息是,在有关“幸福感”的调查中,国家机关组织、企事业单位负责人回答“非常幸福”的比例最高。如果这个调查结果确实反映了领导者的真实心态,那也可以从另一个角度上提示,他们还有为百姓设身处地服务、工作的余地,领导者在尽职过程中的压力和不安,往往是百姓安居乐业的重要保证。 (佟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