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为上调一线职工评劳模比例鼓掌
据3月18日中工网报道,江苏省南通市日前召开2011年省市劳模和先进工作者推荐评选工作会议,启动了省市劳模评选表彰工作。据介绍,该市今年的推荐评选工作将向基层和工作一线劳动者倾斜,两级劳模推荐评选的分配比例中,企业职工数不低于总数的45%;农民数量不低于总数的20%,较前几届有大幅提高。
“劳模”,顾名思义,即劳动者中的模范。劳模是劳动者群体里的领头羊,劳模体现着一种风尚,劳模体现着一种精神,劳模体现着一种力量。
劳动模范当是那些动手动脑的劳动者,是那些在工地、工厂、车间、医院、科室、一线教学岗位等最基层的劳动者精英。评选劳模多向一线职工倾斜,正是对劳动者价值的最好尊重和体现。当年的铁人王进喜、掏粪工人时传祥、纺织女工郝建秀等,他们作为普通职工,能当选为全国劳模,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人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对社会起到很好的引领与示范作用。
但近年来各地劳模的评选中,不仅许多企业管理者竞相争这个彩头,一些官员也千方百计往里挤,甚至采取造假的手段,以普通工人、农民的名义报名参评。于是,劳动模范、“五一劳动奖章”的桂冠大多戴到了官员、老板的头上。这一现象,被群众讽刺为劳模变成“官模”。这种情况至少表明,这样的评选活动本身缺乏公开性和公平性,评选过程未能让广大的职工群众参与。所以,在评选中来自一线的职工群众很少有参与权与表达权,同样亦没有评选的监督权。这种评选结果的背后恰恰是职工政治参与权利的旁落,尤其值得我们警惕。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强调以人为本,就要把依靠人作为发展的根本前提,把提高人作为发展的根本途径,把尊重人作为发展的根本准则,把为了人作为发展的根本目的。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所以,多推举一线职工当劳模,才能更好地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
南通市今年推荐评选劳模将向基层和工作一线劳动者倾斜。如此做法,体现了对普通劳动者的尊重与厚爱,将会极大地调动全体劳动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劳动最光荣,一线职工最光荣,应成为全社会的一种价值取向与时代潮流。
(钱桂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