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写作是一种生活习惯
——记著名工人作家第五建平
最近省内外多家电视台播出了第五建平的专题片《文字人生》,让我感触颇深。
认识第五建平,还是在陕西工人报复刊时。那时报社才八个人,稿件主要靠基层的广大通讯员,我在编辑众多来稿中看到了第五建平这个名字。说实话,这也是我第一次接触这个姓氏。由于好奇,还跑到省图书馆翻查资料,才知道其姓氏出自田姓,源自汉代迁徙齐国公族所改。因族大人众,以门第顺序被分为第一至第八氏,第五氏就是其中的一支,也就产生了第五姓氏。居住在关中、陇西一代(今陕西旬邑县)。也许是对这个姓的关注,也就对人更加关注了。一了解,原来第五建平还是个名家,不仅在省内、在全国作家圈里也是数得着的。
第五建平曾在煤矿当过煤矿工人,后又在邮电宣传部门。邮电系统几次改革,不管是改成电信、改成网通、改成联通,他都没有改变自己的本行——宣传。也许他就是这宣传的命,于是我和他的关系一直保持了二十几年。
也许是名门望族的血统,第五建平的骨子里就有文学细胞,在繁忙的工作之余,他于1990年出版了第一本诗集《狂想的旋律》。这在当时引起了很大的轰动,那个年代出书可不是件容易的事,不像现在有钱就可以出书。1992年,他出版了自己的第一部小说集《绿色的花瓣》。此后,一发不可收拾,组诗《矿山硬汉猜想曲》着实让读者感受到了什么是血性汉子,什么是真正的男子汉。此组诗八九十年代在许多报刊发表和转载,还被日本诗人田川幸雄释成日文介图到了国外。1994年台湾诗书画友代表来陕访问,专门要求拜见第五建平,因为他的诗歌在台湾《葡萄园诗刊》发表后,在台湾学者中引起了不小的反响。
自那以后,第五建平的新闻稿件不但经常写,他创作的大块头的文学作品也陆续出笼。2007年,他的长篇小说《尘土飞扬》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这部将近50万字的小说用近似野史的笔法,真实生动地叙写了上世纪50年代末到70年代初在西部高原一个叫东岭村的村子里发生的故事。小说
举重若轻地勾画出极左时
期压抑、荒诞的社会氛围,展现了那个特殊时期的中国农民在政治挤压和贫困侵扰中的生存状态,曲折地表现了特定时代人性的畸变和精神的饥渴。
2009年,第五建平的第四部长篇小说《第三代移民》出版了。这部作品反映生长在城市家庭里的90后,他们与上一代人在思想观念、语言等诸多方面有着难以逾越的鸿沟,从而导致了两代人的亲情变敌视、关爱变仇恨的现状。第五建平用真实、生动、幽默的语言,从三个不同家庭入手,讲述了当今复杂的人际关系,多变的家庭矛盾和生存环境。
第五建平从一个农民的儿子,走出农村,当工人,进省城,并且成为了一个中央企业的核心层管理人员。在实际生活中,这样的人很容易被基层官场的现状所同化和支配,热衷于既得利益。可是,在读第五建平的文章时,你能鲜明地感到,他在这方面恰恰相反,他始终拥有一种精神上的追求和关注,因而能够对自己所处的现实环境保持清醒的距离。作为一名非专业作家,他涉及的题材相当广泛,由此可见,他是一个学识渊博见识卓越的学者,也是一个勤奋上进的务实人,更为一个有心人,随时随地都在思考,都有心得。
第五建平说,现在,写作对他来说,已不仅仅是爱好,更多的是一种生活习惯了。
本报记者 柳江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