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11年04月07日

陕西工人报专题 春风化雨求福祉 除旧布新展蓝图

当前版:第A4版:专题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翻页
专题
04

春风化雨求福祉 除旧布新展蓝图

——咸阳市秦都区旧城改造纪实

■文/周炜

“核心提示”

近年来,拆迁成为社会最突出的问题之一。其直接关系到拆迁户的经济利益、社会利益和生活利益等,如何做到和谐拆迁、科学拆迁成为政府以及老百姓最为关注的问题。而旧城改造作为扩大城市发展空间、改善人居环境的有力助手,实施科学有效、合情合理的拆迁就显得尤为重要。咸阳市秦都区在具体的工作中,利为民所谋、利为民所让,探索出了秦都特色的拆迁改造模式,使得老百姓喜欢,政府满意,为全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和氛围。

中共咸阳市秦都区委书记刘印生(左四)咸阳市秦都区人民政府区长陈肖坪(左二)亲临现场办公指导工作

让老城绽放现代文明之花

秦都,这片具有厚重历史文化底蕴的土地,成长着秦汉文化的文脉,它们在传承与发展中谋求着新的发展机遇。古老而年轻的秦都,现在处处散发出现代城市文明的气息,从商铺林立的繁华街区到高楼林立的现代楼宇,从宜居、温馨的社区到友好、和睦的邻里之间,作为咸阳的主城区,秦都在建设西咸国际化大都市的背景下,正绽放着其迷人的光华。

那么秦都是如何在有限的空间内,实现土地资源的有效配置,提高城市利用率,达到社会劳动的最大承载呢?是旧城改造。旧城改造不是拆一建一,它是城市经营的必然选择,必须利用开发这一手段,使群众利益得到保障,让城市空间得到拓展。市政府提出三年完成城市核心区、五年完成城市规划区旧城改造任务的工作要求,理出“建高楼、腾空间、增绿地、造景观”的工作思路,确定大拆迁,两年大建设,三年大变样的工作目标。为落实市政府的规划,秦都区干部千方百计抓招商,全力以赴促拆迁,争分夺秒搞建设,为城市快速发展赢得了时间。秦都区旧城改造办用他们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为全市乃至全省探索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拆迁模式。

他们没有像建筑工人那样添砖加瓦地搭建,也没有向环卫工人那样为城市拂尘,可他们依然是这个城市的建设者,而且是扑在城市建设第一线的人。唯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凭着对老百姓的一片深情,对旧城改造的一片热忱,对全市城市发展的热切期待,秦都区旧城改造办为咸阳的发展描绘蓝图

新思路根植于爱民的思想

秦都,伴随着西咸国际化大都市建设的步伐,打开了“旧城”群众对新生活渴望的闸门,掀起了旧城改造新一轮的城市建设热潮。

秦都区委、区政府坚持由政府组织,整体规划,同步实施方法实施拆迁,坚持公开透明、规范有序、高效运作的作风,坚持“有机和谐”的更新观念,把拆迁工作列为“执政为民”具体工作去做。本着为群众办好事的责任,遵循对拆迁户工作做到耐心细致、让利于民、公开透明、和谐拆迁的工作模式,带领旧城改造办的工作大踏步地推向前进。

如果说,旧城改造是一份要付出流汗的重活的话,那么秦都旧城改造办则付出了甚至多于百倍的努力。从旧城改造办组建之日起,秦都区就严要求、高标准。在秦都,能参与拆迁是一种荣耀,机关干部有没有能力,个人素质怎样,秦都通过拆迁工作考评干部,把拆迁做为一个“赛马场”,赛场是他们大展才华的舞台。秦都区旧城改造办主任刘军孝对此深有体会:“区委、区政府坚强的领导和鼎力支持给了我工作的底气,这让我们每一名参与此项工作的同志个个都拥有荣誉感和责任感!”所以,“争先恐后”成为秦都拆迁工作一种内在动力,“抽硬人、硬抽人、干硬事”是该区拆迁的基本用人标准,“区委、区政府的态度决定拆迁的进度”!过硬的人员素质保证了秦都在旧城改造过程中的稳步推进。

仅仅2010年,秦都区旧城改造办就完成了七里铺村区城、惠民路南侧、滨河路东地块、北安村区域、陈杨寨村区和珠泉路北侧区域6个项目拆迁工作,动迁群众4000余户,拆除建筑区面积约110万平方米,置换城市建设用地近1000亩。

“只要当一天主任,就不出现一个‘钉子户’!”刘军孝这样要求自己。已经是旧城改造老队员的他,深谙拆迁对于任何一个人至关重要。他总结拆迁要做好三项工作:政策、耐心、亲情。在他看来,政策是实施拆迁工作的支撑,耐心是达到共识的一种态度,亲情是互相沟通的桥梁。

“为什么有的地方老百姓对拆迁怨声载道,会出现上访、自焚等事件?我认为旧城改造是城市发展的必然,是利国利民的好事。好事为什么能做成群众集体上访、群众和政府矛盾激化,甚至闹出人命案?刘军孝认为,这是在拆迁的过程中没有达到拆迁户、企业、政府三者利益的最大化满足,所以才导致拆迁户与各方面的矛盾,也就有了所谓的“钉子户”,说到底,“钉子户”是粗暴拆迁过程中恶言冷语产生出来的怪胎。关键是拆迁者思想有问题,他们以为自己有尚方宝剑,是政府行为,就为所欲为。以为有了前期的宣传,群众就应该明白,不拆迁就是和政府对着干,就是刁民,对刁民就要采取粗暴手段。

满足群众利益是对他们的尊重

“旧城改造办公室代表政府的形象,一定要算好账,要在政府企业和群众利益上寻找一个切合实际的利益平衡点。”区主要领导是这样要求旧城办的。

“同意拆迁是老百姓对政府的信任,是对拆迁政策的拥护,不同意拆迁是个人利益受到了明显侵害而被拆迁政策所忽视。拆迁过程中其实是一种公权和私权在利益上的对抗,充分考虑群众利益至上的追求,是对他们最起码的尊重,拆迁办是政府的办事机构,一边要执行政府的拆迁政策,一边要考虑每个拆迁家庭的困难和具体利益,这就要求我们要有一种负责的态度来做这件事情,要做大量的思想工作。做工作要讲究正确的方法,所以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有敢吃苦、敢受累、挨得起、做得到的为民思想。”刘军孝若有所思地说。

刘军孝对拆迁的理解有他的独道之处,并且以这种动情和干练影响着整个集体。

政策是延续整个执行的标准,每一次任务,刘军孝就会召集大家,提前对整个拆迁进行考量,会把显性的、隐性的危害考虑进去,坚决不能让群众因为拆迁致贫。赔付问题从时间上、奖励政策上都会做出一个科学预案,尤其是在细节上,将整个过程可能发生的情况都会列入其中。“让群众离开生活过多年的地方,确实在感情上是无法接受的,而且有些老人将棺材置办在家里,让他们做出这个选择,需要我们有足够耐心。”刘军孝说:“换位思考一下,如果是自己会怎么办?是按照政策执行呢,还是坚决不拆迁呢?这样做个人利益上是损失还是有所回报呢……所以我们要学会给他们算账,用真心实意的亲情打动群众,让他们无论在精神上还是在经济上都得到最大化的利益。”

爱心赢得民心归

“文明拆迁、和谐拆迁、阳光拆迁、科学拆迁”这是区委区政府的工作要求。工作中,旧城拆迁办很好贯彻落实了这一要求。秦都旧城改造办陈杨寨项目指挥部楼道内满是群众送来的锦旗,红底黑字下,映衬的是老百姓对他们工作的褒奖。

何建昌是陈杨寨一组的一个老户,开着门店、有着出租屋的他对自己的生活很满意,当工作组将《给拆迁户的一封信》送到家时,他大发雷霆,甚至联合村里进行闹事。工作组跑了30多次都没有结果,后来他干脆跑到刘军孝的办公室进行质问,谁知刘军孝竟然为他算起了拆迁后的一笔账,进行面对面交流。

“算完账后,我的心定了,也无话可说了。”何建昌对当时的情景历历在目。“当时许多工作组的同志进不了群众的屋子,他们就在屋外等着,我在商店里面看着他们冻得直哆嗦,甚至还要受到屋内人的辱骂,真是看不过眼!”何建昌被工作组的同志所感化,第一个把工作组叫到家里丈量土地。而且在随后的时间里,他成为一名积极的政策宣传员。

“很满意,他们说到做到,不偏谁,不向谁,兑付及时,安置到位,真是感谢他们。”为此,何建昌将一面“辛酸苦辣”锦旗亲自送到了指挥部。

从细节入手,用真情温暖,是他们对拆迁户最好的解答。

在秦都旧城改造办每一个项目指挥部,他们都贴着温馨提示,配有专门的凳子和饮用水,保证每一个有问题的来访群众都能得到满意的答案。为了不让拆迁户因拆致贫,他们还联系区就业指导中心,对失地农民进行专门就业培训和技术指导,从根本上解决拆迁户的后顾之忧。

“我真没有想到,在2010年冬季的时候,指挥部竟然把米、面、油送到了贫困孤寡、五保户手中。”拆迁户陈经理说到这些,拿出了一张便民卡,上面记录着项目部所有人的电话:“30个月的过渡期说长不长、说短不短,但一切的艰难困苦都是暂时的。我们在一起,您的冷暖是我们的牵挂,您的期望是我们的努力,我们时刻关心着你们,因为你们为咸阳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在这30个月里,您有什么急、难、险、重之事,请您务必拿起您身边的电话,让我们一起来为您排忧解愁、共克时艰。”

“堵疏”结合节民力

时下,许多城中村闻听拆迁便疯狂加盖,甚至酿成了安全事故,这样做既浪费了社会资源,也提高了行政成本,对任何一方来说都是“双亏”的局面。

而秦都旧城改造办在制止城中村改造中的“抢建风”时,不仅靠“堵”,还运用政策的“疏”,保证了各方的利益都不受损失。

在陈杨寨、珠泉路北侧等诸多项目实施中,他们都提出了一个响亮的口号:“不让强盖的人占便宜,不让老实人(不加盖)吃亏”。而且他们说到做到,用事实说话。在制定拆迁补偿政策时,充分考虑到群众院内空闲面积应得的利益,确定一个较为合理的系数区间,最低1.5,最高1.7,不足1.5的按照1.5计算计赔,高于1.7容积率的按建筑规范一定存在抢占加盖问题,最多按1.7计算,这种“堵疏”结合,既遏制了抢建歪风,群众不浪费投资,拆迁机构也不再承担更多的拆迁费用,开发商也节省了赔付成本,几方利益都得到了保护,实现了“和谐”的魅力。

忍辱负重谋发展

秦都旧城改造办从上到下都有一个准则,“一把尺子量到底”。用公平、公正、公开对待每一名拆迁户,这些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任何一名队员其实付出的要远远大于所说的。

从他们接受区政府任务的那一天起,上到每个领导,下到每个队员,都必须回答老百姓提出的所有问题,事无巨细,用细节延展拆迁的方方面面。如此的思维,如此的向民,让他们在实际操作中也得心应手。

曹刚鹏是一名老拆迁队员,经历的事情也多。“从上到下都是苦差事,几天不合眼很正常,我们从上到下一盘棋,用必胜的信念和扎实的作风赢得了群众的满意。”在拆迁七里铺初期,一走进住户家里人家就往外推,好说歹说不让进门,没办法,他们就给住户的老婆做思想工作,还不行,他们就给住户的孩子先讲道理,算明账,直至说通。

“羞先人,干这事!”一次在做思想工作时,一名住户将一口唾沫吐了上来,曹刚鹏硬是忍着,一抹后还是解释,最终说服了该住户。“多正面引导,多关心他们,第一次有抵触情绪的人绝对不是走在拆迁最后的人!”他总结说。

像曹刚鹏一样,每一名队员都夜以继日工作着,加班加点是家常便饭,几天不回家。

在刘军孝的带动下,队员们的大局意识、协作精神和服务理念也根植在这个集体中。在陈杨寨拆迁过程中,有队员被住户挡在门外大声谩骂,其他队员就轮流上前做思想工作,他们不厌其烦,苦口婆心,直到说通为止;有队员因为前期在外做思想工作而发起高烧,很快就有其他队员赶紧加入其中,主动承担起相应的职责;在搬迁过程中,包抓的拆迁户没有找到房子,大家就会齐心协力找亲戚、找朋友解决寻找住处;遇到拆迁户是个残疾人,大家都会齐上阵替残疾人搬迁……如此团结,如此协作,让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也更加使这个集体焕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和凝聚力。

采访中,队员们坦言,他们身上肩负的担子,以及他们对这座城市所要负的责任,是他们这一生中最大的挑战和机遇,也是人生最为担当的一件事。让他们最欣慰的是,随着旧城改造的实施,秦都许多地方变美了,而且很多居民已经搬进环境优良的小区……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让我们更可喜的是,他们没有被眼前的胜利和成就所陶醉,他们正以辛勤的汗水、扎实的工作换来的是以“生态、人文、精致、宜民”为一体的一幢幢崭新的民居,让咸阳人民共享改革开放和城市建设的辉煌成果。我们相信,有秦都区委区政府这一班人对旧城改造工作的远见卓识与大力支持,有秦都区旧城办这一班能打硬仗、善打硬仗的干部群众队伍,要不了几年,秦都城区一定会发生翻天覆地巨变,秦都的明天会更美好!

拆迁户给拆迁办送锦旗表示感谢

主管副区长陈锋给拆迁户发放慰问品

拆迁前的城区旧址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