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人生叫奉献
——记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榆林市第一医院院长惠德存
惠德存院长受到省委书记赵乐际的亲切接见
今天的榆林给人们的第一印象是其发展和变化太快了,凡是去过榆林的人都会惊叹于此!而在榆林所有的变化之中,尤其引人注目和令人惊喜与振奋的是这里飞速发展的医疗事业。榆林市第一医院前身为陕西省第二康复医院,是陕北地区最早建成的三级甲等综合医院,1970为支援陕北老区建设整体搬迁绥德,为陕北人民的健康事业和发展老区医疗卫生事业做出了杰出贡献。近年来,医院在惠德存院长带领下,坚持以病人为中心的办院宗旨,以发展为主题,创新发展思路,实现了持续跨越发展,医院已成为晋陕宁蒙接壤地区规模最大的现代化综合医院。
阳春四月,正是黄土高原景色迷人的大好季节。放眼望去,只见田野上树摇花蕾,草泛浅绿,一片片嫩黄的油菜花和一块块油绿的麦苗一直从脚下铺向天边,果园里粉红的桃花正开的意犹未尽,雪白的苹果花却又悄然怒放……踏着春的脚步我们有幸采访到了今年的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榆林市第一医院院长惠德存,曾先后荣获全国红十字会先进个人、市无偿献血先进个人、优秀党务工作者、市科技进步二等奖、榆林市十大杰出青年等殊荣。曾经的辉煌如今又是如何延续的呢……
曾经的辉煌
1985年,惠德存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榆林卫生学校,被组织分配到榆林市计生委工作。参加工作以来,他一丝不苟,热情能干,1986年,在组织和领导的关心和帮助下,他独立完成了《榆林人口志》的编纂工作。同时,他勤于思考,勇于探索,对全市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做了新的思考,提出了新的见解,撰写理论文章10余篇,其中《榆林人口的历史演变及今后发展计划》一文,为榆林市计划生育工作提供了重要依据,并荣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988年10月,他被组织调整到市卫生局工作。他几乎跑遍了榆林市所有县、乡、村,开展调查研究,收集有用信息,寻找决策依据。同时,他不停奔波于各级政府和上级红十字会组织,积极争取政府和社会各界对榆林市红十字会工作的支持,先后为榆林市红十字会争取建设资金300多万元。根据组织安排,负责组建了县、市两级红十字会机构,制定和落实了全市血液“三统一”管理,并组织推行了榆林市无偿献血工作,为榆林市红十字会建设和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他干一行爱一行,走一处好一处。1999年,他顺利地被组织提拔到榆林市防疫站,担任党支部副书记(主持工作),在这段时间里,他以党组织为阵地,严以律己,躬行践履,组织党员干部开展民主政治建设,引导广大职工为单位建设和发展进言献策,组织完成了市、县两级疾控组织基本建设,并为单位争取各种建设资金400多万元,为全市疾控组织建设和全市人员的预防保健做出了自己的努力和贡献。在他人格魅力的影响下,广大干部职工也见贤思齐,发奋工作,使单位党务工作年年有创新,样样都出色。
今天的精彩
2006年1月,惠德存开始担任榆林市第一医院院长。他始终把创新放在医院工作的重要位置。他常常告诫广大职工,我们所处的环境正发生着巨变,我们已经进入快鱼吃慢鱼的时代,如果我们的创新速度慢于周围环境变化的速度,其结果只能接受淘汰。2006年,他在深化院情认识的基础上,大胆提出了“适度负债,抢抓机遇”的发展思路,举债购买了磁共振、心脏彩超等26件大型医疗设备,使医院诊断手段明显提高,新增固定资产1000多万元,为提升医院发展力和医院增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伴着时代进步的潮流,随着社会发展的鼓点,具有战略眼光和超前意识的惠德存清楚的认识到,地域劣势是医院发展的重大障碍,是医院发展无法持续的深层次原因。要让医院真正摆脱困境,就必须改变这种地域劣势,把医院发展和能源化工基地建设结合起来,在榆林建设分院,参与榆林市场竞争,是医院唯一的出路和选择。
2007年初,惠院长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集中全院职工的智慧,制定了《榆林市第一医院三年发展规划》,明确了领导班子的使命,构建了医院发展的愿景,确定了医院发展方向,把建设“技术强院、科技大院、文化名院”作为医院发展的总体思路,确立了“建成榆林医院、通过三甲医院复审、业务收入实现三年翻一番”的奋斗目标。三年来,医院天天有变化,年年有跨越,三年三大步,医院现已走出发展困境,步入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
2006年6月,在惠德存的带领下,榆林医院建设全面启动,历时23个月,于2008年12月建成投资26000万元榆林市规模最大的现代化综合医院,创下了榆林建设工程的黄金速度,医院服务半径再次辐射全市及周边地区,综合实力发生了巨大变化和质的飞跃,医院进入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
榆林市第一医院工程启动后,他亲自组织全院职工投身到三级甲等医院复审,全员重视质量内涵,自动自发,经过两年多时间努力,医院管理水平、医疗质量快速提升,2010年顺利完成了迎复审各项工作任务。榆林医院建成后,他创造性地提出“两院一体、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发展思路,明确了“加快发展绥德医院、积极发展榆林医院、迎接等级医院复审”的奋斗目标,在两院一体战略的指导下,加强医院内部管理,整合医疗资源,面向全国吸引优秀人才,加强与全国顶级医院的技术协作,全力推动医院跨越发展。在用人方面,他打破我市国办医院只在区内用人的传统,面向全国引进高级技术人才,率先在全市成立首家专家工作站,吸引北京协和医院、西京医院、交大附属医院等全国知名医院专家来院工作,开展一批全省或全国领先的技术项目,带动榆林市医疗技术迈上新的台阶,大大缓解了疑难重症患者就医难的问题。在专科建设方面,他创造性的提出了“立足比较优势、借梯上楼、抢占先机、打造特色”的建设思路,先后建成市级诊疗中心7个,开展市内空白技术40余项,为医院专科带动战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榆林市第一医院的五年里,可以用这样一组数字来描述惠德存院长的业绩:医院床位数从426张增长到现在的1400张,增长3倍;固定资产从4000多万元,增长到35000万元,增长8倍多;医院收入由原来的4450万元增长到2010年底的33000万元,增长8倍多;医院一级临床医技科室从36个发展到81个;医院职工人数从575人,发展到现在的1500多人;病床使用率从51%发展到现在的92%;医院职工收入四年增长170%;医院服务半径从本市南四县拓展到目前覆盖全市12个县区和周边地区;四年共计引进人才202人,其中博士10人,硕士84人;建成全系统唯一一家专家工作站。榆林绥德两所医院实现了信息化和数字化。
尾声
惠德存时时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清正廉洁作为自己的为官之本。特别是担任一院院长以来,他更加重视廉洁自律,在班子内部,与班子成员在“思想上常交流,工作上常沟通,决策上常商量”,坚持民主决策,不搞一言堂。重大事项、重大决策都要提交院务委员会或党政联席会研究决定,干部任定、重要事项安排和大额资金使用都要经过领导班子集体讨论、决定。万元以上设备购置,均严格按照科室申请,相关科室考察,广泛听取专家和使用人员意见,经议价组议价后,提交院务委员会或院长办公室决定。在医疗管理工作中,他始终把人的管理放在首位,特别重视医德医风教育,组织全体医护人员学习了《医务人员道德规范及实施办法》、《关于收受“红包”和药品回扣的规定》,建立了医风档案,公布廉政帐号,定期组织医德医风考核,制定了《医患沟通制度》、《病陪人投诉管理制度》、《关于纠正医疗活动若干突出问题的规定》、《医疗设备采购办法》等,成立了设备采购议标小组和基建维修工程议标小组,建立了定标议标采购档案,使自己的行为置于广大职工的监督之下,将医务人员的工作置于社会的监督之下,保证了自己的清正廉洁,有效维护了医院的社会形象,医院的行风建设连年荣获全市卫生系统第一名,在新闻媒体的综合排名中,他领导的一院位居第一。
如今榆林市第一医院已成为榆林市规模最大、业务收入最多、市级以上诊疗中心最多、就医环境最好、服务理念最新的全市首家数字化医院,医院的医疗服务能力也因此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榆林市第一医院在“救死扶伤,实行革命人道主义”的办院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为民造福的精神;发展的主旋律正如一朵绽开的艳丽花朵怒放在陕北高原的天地之间…… (富士山 刘海英)
在市委书记李金柱(左二)、副市长艾保全(左一)陪同下,卫生部陈竺部长(右二)来我院视察
郑小明副省长(左一)来医院检查指导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