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闻粽香
·刘晓侠·
离端午节还有一段时日,各式各样的粽子便随着立夏的脚步迫不及待地闪亮登场了。
其实,粽子现在随时都可以吃到,而且不局限于红枣的一种,八宝、豆沙、肉、胡萝卜等各种馅的粽子,缠了不同颜色的丝线,躺在超市的冰柜里,或定点的被温热着的大锅包裹着,或密封在保温的箱子里,被小贩带着拉着长音到处地吆喊:“粽子……”。
在平时,吃不吃粽子在于心情和肚子里的馋虫做主,可到了端午节这一天它是必须要吃的。闲来无事会这门“手艺”的家庭主妇们,则买来米、枣和粽叶,几家联合,坐在楼前的空地上,有学的,有包的,期间谈笑风生,好不热闹。年轻人一般则选择到超市去购买,各种口味的选几个,不觉间就填满了袋子。在这种传统的节日里,吃不重要,像中秋节吃月饼,吃的就是气氛。从而就吃出了热闹、吃出了情感,也吃出了许多回忆……
那时,每年的端午节,眼看着苇叶、糯米和大枣在母亲的手里“一波三折”的成形了,棱角分明的四角粽子就像变戏法似的安然地躺在锅里了。第一次见到粽子的喜悦还有想急于吃到的迫切让我像打了兴奋剂一样的活跃,满院子的忙着添水、拿柴。妈妈慢条斯理地一把一把往锅底添着柴,温暖的火苗均匀地舔舐着锅底,跳动的红色映在妈妈慈祥的脸上。当第一缕袅袅飞出的白色蒸汽悠悠地钻进我的鼻孔,我嗅到了那一抹久违的淡淡的清香,唾液已不自觉地在口腔内流动、翻滚。第一次觉得气味是那样强烈地撩拨着人的欲望。难捱的等待中,粽子终于出锅了,来不及仔细地端详,把粽叶剥个精光,一口咬下去。咬惯了地瓜煎饼的牙齿,哪禁得住这样的松软,像猪八戒吃人参果,不解其味的囫囵而咽。再吃下去,那软软的、黏黏的、甜甜的口感,溶入了苇叶的清香已不仅在嘴里得到了印证,它黏附在大脑里,日久弥香。那时粽子的模糊样和诱人的香味,被永远地留在了我的记忆里。
如今,人们的生活水平阔步地向前发展,家家过上了殷实的小康生活,想吃什么东西触手可及。每年的端午节,虽然市面上的粽子琳琅满目,但母亲总是早早地张罗着买米、买枣、买粽叶,煮上一大锅粽子,让我们吃的吃、拿的拿,是何等的富足。但初次品尝粽子时那一缕淡淡的清香,还不时地飘进我的梦中。
(澄合中心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