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地震监测一线上的“拼命三郎”
——记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中国地震局第二监测中心陈文礼
陈文礼是中国地震局第二监测中心监测队副队长。在三十多年的工作中,他作为组长曾带领野外作业小组跨戈壁、穿沙漠、越高原、踏雪山,征战万里;在从事质量检查期间,始终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为中心监测成果质量在全国地震系统质量评比中取得优异成绩起到了重要作用;在现任工作岗位上,他更以饱满的热情和顽强拼搏的精神为中心监测预报工作做出了突出贡献。
陈文礼自参加工作以来一直征战在地震监测第一线。在工作中任劳任怨、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哪里艰苦哪里就有他的身影,是该中心有名的“老黄牛”。上个世纪90年代初期,由于监测经费和野外装备的严重不足和欠缺,给本来就靠两条腿走出来的水准测量工作又增添了几分艰苦。由于受经费和测区条件的限制,陈文礼长年带领作业组只能白天工作到哪,晚上帐篷就搭到哪。特别在西藏、青海、四川、云南等高海拔地区作业时,由于当地空气中的氧含量只有内地的50%左右,即使人站着不动,也相当于负重20公斤,人躺下不动,相当于在胸口上压了两块砖头。如果患了严重感冒,有可能会引起肺水肿、脑水肿,甚至还有生命危险。作为组长和观测员的他,一方面要经受高强度的体力劳动和高原恶劣自然条件的严峻考验,另一方面还要为小组其他同事的身体安全负责,同时还要负责安排小组的全盘工作。由于长期过度劳累再加上野外生活无规律,使他患上了严重的胃溃疡。有时在发病期间,他经常是白天顶着病痛观测,晚上躲在医院里输液,夜里挑灯整理资料,但从来没有因自己的病情而耽误小组的正常工作。
在野外测量期间,他的足迹踏遍我国西北、西南近10个省市自治区,带领小组累计完成近5000公里的一等水准测量任务,观测成果质量在全国地震系统质量评比中多次获奖。用研究项目获得中心2006年度基层防震减灾优秀成果一等奖。
2007年初,陈文礼被任命为监测队副队长。走上领导岗位之后,他主动熟悉分管的各项工作,以严谨的科学态度,紧跟测量新技术的发展,努力加强对职工的技术培训工作,通过培训使作业人员能够熟练掌握新的观测仪器、观测技术和观测方法。每年出测前,他总是加班加点及时编制野外实施方案,有条不紊地安排作业组进行出测。担任副队长至今,他多次为了保工程项目的实施过程和建设质量完全符合设计要求,几乎没有休过双休日,一年当中有半年时间奔波在野外实施现场,和他一起工作的队员们感慨地称他是“拼命三郎”。 本报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