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11年05月27日
读书
02

濡墨而歌的检察官

——记中国书画家协会理事王德华

王德华,笔名墨乐。中国书画家协会理事、中国书法书法家协会会员、三原于右任书法学会副会长、陕西检察鉴定中心司法会计师,现供职于陕西省三原县人民检察院。其书法作品先后在全国获奖三十余次;2008年12月他和北京欧阳中石、李铎、陕西刘文西等中国著名书画家被文化部文化艺术人才中心列入“影响中国100位艺术大家”之中,成为全国检察系统中惟一的一位。

王德华幼年受其叔父的影响,从在一块石板上临摹颜体书法开始,在反复书写中,逐步掌握了执笔、运笔、用笔以及字体结构间架的基础功夫,随之也逐渐对书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后来又通过临写唐宋名家的书体,直至熟练掌握了行、草、隶、魏笔法。他说,他对书法的着迷是从长期不断地临摹名家字帖中产生的。三十多年过去了,时至今日更加意识到,书法艺术对他来说,真正意味着生命的全部。王德华的行草书法,将“二王”与魏碑相糅合,自然化入,轻重有度,急缓有源,张驰得体,搭配合理,突破了传统书法到达一种形意流畅的静动之感,把中华武术太极中的精气神,音乐中的韵律巧妙地融入书艺之中,达到了自然流畅的境界。作品既有强劲的力感,又有简静的雅气,笔法疾涩顿挫,连绵纵收,字势斜正疏密,轻松自然如风行水上。

习练书法,“先与古人合,后与古人离”是每一个书法家必然要走的路程,“合”是学习,“离”是创造,要想成为书法艺术家,就必须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独特的艺术形式,而这个却直接关乎着书法家个人的艺术气质和审美情趣。王德华近年在书法艺术上的创造和飞跃,最大的成功就是将舒同体和于(右任)体有机融合,取前者之“充实”,取后者之“空灵”,以“充实”和“空灵”这个艺术精神的两元,不断寻求书法的意境,不断增强书法的内涵和造诣。因之,在他的书法创作中,线条表现都试图通过丰与瘦的鲜明对比,柔与劲的相互映衬来彰显美的韵味,结构画的意境,所以才会让人在赏鉴品味之时,能够畅然释怀,悄然动容。

这位在工作中非常严谨、认真、敬业的检察官,当他谈到自己钻研书法的最大感受时,非常坦诚地说:用心比努力更重要。努力刻苦只是一种精神,而用心却是一种创造;用心写字是为了把字写好,用心写字就是心灵在写字。用心灵写字的王德华,其书法艺术特点明显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丰肌劲骨,气韵独在。丰腴若蕉棠,筋骨若劲竹,凝重而潇洒,雄肆而俊逸。“疏处捺满,密处提飞,平处捺满,险处提飞”,虽则“捺满即肥,提飞即瘦”,但他却能肥而不沉,瘦而不枯,浓而不死,焦而不躁,毫端分数,尽合法度。其书法线条表现不仅意味浓厚,作为形象,他强调的更多是情感性的优美(阴柔)和壮美(阳刚),着力体现着古典美学的“中和”原则和艺术特征。二是濡墨而歌,法书以诗。自觉运用诗歌写作的比兴手法,尽力彰显书法作品的诗味画意。王德华的书法作品正是由于蕴含着盛唐诗歌和书法的那种“音乐性的美”,所以,看他的书法作品,可以说是在“读画”,又“实在是在画里寻诗”,不论笔法墨法,还是章法布局,都无不体现着一种“有意味的形式”和“纯形式(线条)的审美性质”,所有这些,恰恰充分说明了他的书法作品所创造的意境是“情”与“景”的结晶品。

有句话说得好,树挺立着,它的双脚所占的面积比它站立的那片土地还要广大。王德华先生身在被推为近代三大草书家之首的于右任大师的故乡三原,这里不仅是中国书法之乡,而且是出书法大师、大家的地方。王德华正是在这样的艺术环境中,始终把书法艺术作为他宣泄内心诗意、体现性灵境界和表现审美理想的一种手段,不断地追求着、成长着。 (刘岩)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