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改工资”更要“改人”
据报道,日前,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公布了针对全国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的报告。该报告“直接针对某些省的绩效工资存在什么样的问题,应该怎么做”。这份报告已经呈送给人社部,具体政策措施不久或将出台。
我国事业单位改革之难,其很大的一部分阻力就来自于工资收入“乱象”,“混乱的事业单位津补贴”成为改革不能真正得以推进的障碍之一。以工资改革为突破口,逐步规范事业单位之间工资水准并实施绩效化改革,是一个较稳妥的改革推进方式。但仅改革工资却不直接改革“人事”,弊端是明显的。就承担部分社会管理职能、需要注重行政效率的事业单位而言,无助于彻底抛弃“衙门”积弊,机构和人员不但不会精减多少,反而有可能继续臃肿下去。以科技部为例,1998年国务院机构改革之后,科技部下属事业单位原本只有两三家,现在却已经发展至近10家。被网友称为“史上最肥科级单位”的湖南省耒阳市矿产品税费征收管理办公室,一个科级单位竟然下辖770名干部职工。对于这样的“事业单位”,仅仅从工资上讲究绩效,无助于根本解决乱象。
因此,在推动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之时,机构、人员改革有必要齐头并进。绩效工资改革只是“表”,而隐藏在事业单位乱象背后的机构、人事、财政等诸多问题才是“里”。改革不应单兵突进,改革工资制度,必然需要相应的配套改革:人事制度改革、机构编制改革、财政投入制度改革、福利制度改革、社保制度改革等等。尤其是“人事”方面的改革,有必要将部分事业单位市场化,多余的人员、机构应完全裁减掉。从某种程度上而言,“改人”也是一个“工资改革”能否顺利推动的前提。(毕晓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