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11年06月29日

陕西工人报一线新闻 我身边的共产党员 故障就是命令 一路走来的通信“技术专家” 图片新闻 郑西高铁排头兵 职工的事绝不拖沓 坚守线路的巾帼楷模 图片新闻 党员模范作用事关全局

当前版:第A3版:一线新闻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翻页
一线新闻
03

一路走来的通信“技术专家”

——记中铁一局电务公司通信工程师杨光旗

20多年前,他是一名只有中专文化程度的技术人员,如今他已经成长为掌握现代通信施工技术的行家里手。20多年间,他的足迹遍布全国,走过荒漠、穿越山林、背过电线、攻克难关,如今回到西安,投身地铁建设。

杨光旗生于陕西兴平的一个农民家庭,1990年7月,他从四川内江铁路机械学校毕业后顺利进入中铁一局电务公司,成为一名通信技术人员。然而,刚出校门的杨光旗发现,上学时学到的理论知识并不足以运用在实践中,于是,学习就成了他业余时间里的仅有的活动。

平日工作中,杨光旗经常跟在“老前辈”们的身边,打打下手,通过观察施工过程“偷师”。下班后,他仍抱着电脑找技术帖,在网上寻找“良师”,解决白天工作中遇到的难题。就这样在年复一年的学习中,杨光旗的理论功底日渐扎实,实践操作也愈见熟练。

2009年9月,刚刚结束襄渝二线施工的杨光旗转战西安地铁,担任通号项目总工程师。第一次接触地铁,新鲜感过后,更多的是责任和压力,在家门口施工得来不易,他暗暗下决心:一定要打个漂亮仗。

凌晨一点,杨光旗办公室的灯还亮着,桌子上一沓厚厚的图纸,困了就喝口浓茶,又拿起铅笔在图纸上圈圈画画,在各大地铁网站上搜索。他心里清楚,西安地铁二号线仅17个车站的安装量就相当于国铁50多个车站,13个子系统错综复杂,10多家施工单位交叉施工,难度甚至超过了传统铁路。他丝毫不敢懈怠,近一个月的时间,他都是这样加班到深夜,恶补相关知识,超前考虑每道工序。紧皱着眉头翻阅图纸,是他留给大家最深刻的印象。

2011年3月,世园会开园在即的时候,安全要求一再升级,业主突然提出将地铁北客站警务室视频监控信息引入国家安全办公室。当时地铁之上的高铁北客站已经开通,现场各部位都是成品状态,而新增光缆要从6米多的高空引入地下两层,难度很大。“既然业主信任我们,就一定要满足要求。”杨光旗当天晚上就赶到现场,和技术骨干钻进夹层选择路径,最终敲定施工方案。经过二个晚上的紧张加班,400多米的光缆敷设完成,信息成功上传。

控制中心有一处机柜安装倾斜了2毫米,杨光旗眼里可不揉沙子,硬是要求将几百公斤的机柜重新安装。“工艺就像装修自家的房子,做的细致,看着舒心,才能安心。”杨光旗这样说。

本报记者 杨琳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