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11年07月07日
综合新闻
02

食品保“胃”战应有新思维

因被种植者加入过量“膨大剂”导致西瓜接连“爆炸”的“爆炸瓜”事件,继“毒奶粉”、“地沟油”、“瘦肉精”猪肉、“染色馒头”等事件之后再次触及到了公众对食品安全信任的底线,并成为政府必须将“餐桌保卫战”进行到底的一个最新证据。

温家宝总理不久前严厉警告说,这些恶性的食品安全事件足以表明,“诚信的缺失、道德的滑坡已经到了何等严重的地步”。副总理李克强在全国食品安全工作专题会议上表示,要坚决把食品安全工作抓实抓好,“对违法行为给予最大震慑”。

从地方行动看,北京、上海、浙江、广东等地最近宣布将食品安全工作纳入官员政绩考核系统。此外在广东、海南、山东等多地,已经被撤销的食品安全委员会又被重新建立,并且进行了“升级”,例如主管者由副省长变为常务副省长。

尽管政府不断加大治理力度,媒体在监督、报道方面也颇为用力,但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绝非一日之功,政府还需下大力气,有新思维。

因此,抓食品安全必须源流兼治,既要管理好流通环节,更要加强对生产源头的监管。对一些生产制造伪劣食品的企业,应加大惩罚力度,不管是什么样的企业,只要敢于漠视民众健康与生命,都应罚得它倾家荡产、关门倒闭,绝不可姑息养奸,更不能出于地方保护主义或经济上的考虑怀柔护短。对这些企业的怜悯甚或庇护,就是对百姓生命的漠视和威胁。毒奶粉事件“余震不断”,就是除恶未尽所致。

近日,有专家通过媒体告诉公众,西瓜膨大剂对人体健康无害。这位专家讲的“目前还没有科学的证据表明(膨大剂)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也许是事实,其化解民众恐慌的用意也是良好的。但仍有市民将西瓜从自己的购物清单中划去。显然,问题的实质不在一个西瓜膨大剂,而在于如何遏制滥施滥用农药、化肥和各种食品、非食品添加物,如何管住食品生产源头,使生产者不敢漠视生命,不敢见利忘义,使百姓买得放心、吃得放心。如此,才能真正化解百姓对食品安全的担心。 (沈嘉)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