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资源优势 推动跨越式发展
榆林市榆阳区榆阳镇五雷沟村发展纪实
编者按
“城中村”改造是推进城市化进程、拓宽城市发展空间、加快建设现代化中心城市的重要举措,也是改善城市整体形象、提高群众生活质量、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迫切要求。但是,它又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面临的问题很多。对此,作为“城中村”的当家人,是坐等国家补偿、然后给村民一分了之,还是争取优惠政策、带领村民走上致富之路,榆阳区五雷沟村党支部书记刘宝强就是按照后一种做法开展工作的,这种立足本村,放眼城乡统筹发展的精神值得大力推广和弘扬。
根据榆林市农村城市化建设的总体要求,结合城中村的改造,五雷沟村领导班子认清形势,积极响应,全力推进农村城市化、农民市民化、集体土地国有化、资源资本化,村民股民化。因地制宜,科学发展,促进了城市经济,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五雷沟村位于榆林城南,分为:五雷沟、秦庄则、南桥三个自然村组成,辖区2.5平方公里,有381户,1100人,土地2400亩,过去由于生产条件差,集体经济薄弱,村民收入低,生活环境差,义务工和劳动积累工,浇地水、电费,村提留、乡统筹,村干部工资等费用一律向村民摊派,村干部每年到户上门要款,十分艰难。五雷沟村虽然地处城中村,其实和偏远地区农村一样,以农业为主,生产单一,生产水平低下,村民们传统观念,对中央提出的农村改革开放不理解,思想放不开,把土地经营的很死板,对发展生产搞活经济一窍不通,所以村民生活水平停留在温饱线上。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是五雷沟村的重要课题。
一、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改变落后面貌
1995年春五雷沟村推选出新一代村领导班子,把有文化的年青人选进两委班子,一班人在党支部的带领下挑起了五雷沟村经济发展的重担。同时,五雷沟村全体村民把建设新农村的希望寄托在这班子人身上……。1997年榆林市政府决定开发肤施路,村上的几块地正好在这条路上,为了抓住这次机遇,村领导班子毅然决定,凡是市政府规划路桥占地,村上一律不求补偿,不给政府出难题,赢得在道路两侧优先开发政策。赢得政策就赢得机遇,赢得机遇才能赢得发展,为此村干部说服群众得到了群众的同意,接着大胆设想,在肤施路两侧修建商业大楼,计划投资300万元,当时村上连1万元也拿不出来,怎么办?经过两委扩大会讨论决定和信用社贷一部分款,再和村民以高红利的形式借上一部分款,经过艰苦努力,两栋占地4250平方米的商贸大楼拨地而起,实现了当年建成,当年运营,当年见利。1998年又动员全体村民投资1100万元,建起了四栋五层建筑面积1万多平方米的商业大楼,分别于2001、2002年投入运营使村集体年纯收入上升为200万元,村民们一举甩掉了穷帽子。同时增强了集体的经济实力,为五雷沟村的经济发展社会事业垫定了基础。村上没有把红利简单的分给每一个村民,而是将红利积累起来,实行再投入,扩大再经营,我们清醒的认识到,村上要快速发展就应该发挥所处的地域优势,转变土地经营方式,科学合理利用土地,把秦庄梁十几丈深的烂沟:一座平方沟,一座太平沟,人迹罕至,自古就是埋死人的地方,列入改造计划中,动员群众出劳力,采取了打坝筑堤引水拉沙劈山填沟的招数,大大降低工程成本,这两条沟用了400万元得到完全治理,使1000多亩土地连成一片较平整的可利用地,改善了整体生态环境,再不会出现水土流失。为城乡统筹发展创造条件,为五雷沟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
二、改善居住环境,提高村民生活质量
2004年榆林市建设凌霄广场,拆迁安置占用了我村土地,同时给我村批了108亩建设用地,用于安置村民,这又给我村改善居住环境,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村民生活质量创造了条件,村领导班子抓住这次机遇不放松,大胆设想,请专家做修建性详细规划,建设一个高标准商住一体化的现代小区。内有幼儿园、老年活动中心,总共投资9600万元,用一年时间建起了占地108亩,11万平方米的绣园小区,与2005年底全部竣工投入使用,每户村民无偿分到一套135m2的单元和20m2的车库(人均40m2),村民住上了单元楼,极大的改善了居住环境。小区幼儿园占地8亩,建筑面积2800m2,能容纳340个幼儿,是目前榆林市规模最大,功能最全的幼儿园,凡本村的幼儿入托费全免,小区内给老年人建起了健身场所,音乐广场、棋牌室、篮球场,还搭建起了戏楼,活跃村民文化生活,全村共建起商铺4万平方米,集体固定资产达到4亿元,年纯收入上仟万元,人均纯收2万元。村上没有把钱简单的分给村民,而是用于公益事业和社会福利事业,老年人的养老费和每个村民的合作医疗保险全部由村上交付,村民们每人每年1万元生活补助费,上了50岁的老年人每人每岁每月10元钱养老费,为50-65岁的老年人买意外伤害保险和重大疾病保险,退休老干部每月领80-170元退休金,考上大学的学生每人奖励3000元。村上有人去世给丧葬费8000元,村民们不承担任何费用,均享受着集体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过着无忧无虑的幸福生活,人心稳定安居乐业。被榆阳镇连续多年评为村经济社会综合考评第一名。被省委省政府授予省级小康示范村,村党支部被省委评为全省先进基层组织。
三、建设先进文化,培养新型农民
村民的物质生活提高了,居住、生活、社会福利、医疗、养老、扶幼有了保障,但是精神文明建设也要同步提升,才能有力的推动和谐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健康发展。
为了培养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使大多数村民讲文明、讲道德,处理好国家、集体,个人三者的关系,懂得科学技术,会经营管理,具有创新意识和开放意识,逐步实现由传统思维方式向现代思维方式转变,提高他们的致富能力、市场竞争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村党支部坚持开展深入持久的农民“六教育活动”,定期在全体村民范围内开展讲座活动,请专家教授、司法教员讲课,受到很好的启发和教育,使广大村民有了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法治意识也有所增强,集体观念更加牢固、更加热爱祖国,关心集体。村上建起了农民书屋,订各种报刊杂志20余种,有各类书籍上百册,供村民阅读学习,深入开展村级“书香榆林”活动,建起了宣传栏及时向村民宣传党的富民政策。坚持创“十星级文明户”评选活动,激励村民创文明标兵户,对涌现出来的好公婆、好子女、好媳妇进行表彰奖励,党员干部在群众中深入开展帮带活动,传播先进文化,帮助致富奔小康,使五雷沟村的思想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干群思想境界明显提高。在移风易俗方面,锐意改革,不断创新,结合本村实际情况,一是将大学毕业分配来的学生一律将户迁回村上,享受村民的待遇;二是市民户籍女青年和本村男青年结婚允许转户并享受村民待遇;三是中老年人丧偶再婚配偶仍然可以享受村民待遇;四是独生子女享受村上财物分配的双份至结婚了为止。这四项革新,轰动整个榆阳镇各村并开了先例,这是五雷沟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是村风文明的标志,这种识大体、顾大局超前的思想境界和包容精神,都是先进文化进村的效力,这种新风尚给五雷沟今后的和谐发展创造了宝贵的精神财富,这种精神激励着五雷沟人团结奋进,永攀高峰。
四、民主管理,建立良好的生产,生活发展秩序
为了密切党群和干群关系,一心一意建设好五雷沟村,村领导班子,从民主管理入手,让群众享有充分的参与权和决策权,逐步完善村领导干部的职责、村务公开制度、村民议事制度、财务管理制度、档案管理制度,保证村上事务公正公开,公平进行,对涉及村民利益的公益事业、企业承包、重大建设项目等事宜,实行一事一议,广泛吸取群众意见,大家说了算。在村务公开中做到“六个坚持”一是坚持土地使用权承包经营权的公开;二是坚持宅基地审批公开;三是坚持各业承包公开;四是计划生育情况公开;五是坚持财务公开,收支情况每季度分类在公开栏公布,每半年逐户发明白卡一次;六是坚持干部目标责任公开,实行严格的财务管理办法,统一由镇核算中心管理财务坚持书记、主任和监督委员会主任三重审批制度。把村民自治章程、村规民约、干部目标责任、任期规划、社会福利待遇以及各种规章制度汇编成手册,一户发一册,让村民了解村务情况,便于监督,对村民提出意见和建议,及时整改。建立起党风廉政监督机构和廉政监督岗,以便检查监督村干部行为。由于我们实行阳光村务,重在抓落实,得到了群众的理解和支持,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政治保障。
五、加强基层组织的先进性建设,促进五雷沟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组织的先进性建设,对于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密切党和政府同农民的联系,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稳定农村对稳定全国大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村党支部紧紧围绕发展农村经济,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目标、全面加强领导班子建设,政治思想建设为重点,突出党的根本宗旨,群众观点、群众路线、方针政策教育,进一步提高两委班子成员的政治素质,领导水平,业务能力,密切党群关系,优化班子结构,完善组织功能,增强凝聚力和整体工作水平,为五雷沟村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再上新台阶,出谋划策。
回顾过去,10年来在村两委一班人带领群众,艰苦创业,我村跨越发展出现了跨时代的飞跃,固定资产投资超亿元,使全村的经济社会出现奇迹,跃居榆阳镇之首,第一家全村户户分单元房,门面商铺全部留在村上,改善了村民的居住环境,壮大了村集体经济,增强了村民的收入,村民们的一切费用全部由村上承担,并能够享受村上的医疗、保险、养老、入托、生活补贴、奖学金、丧葬费等福利,社会性保障在五雷沟村提前实现。但是我们并没有满足,广大干部群众信心十足,更懂得小平同志提出的“只有发展才是硬道理”这条真理,对村上的可持续发展,又谋划出新的思路,就是抓主导产业促经济发展,充分发挥地域优势,利用土地资源开发项目,项目变资产,资产做资本,村民做股民,加大固定资产投资,转变生产经营方式,推动城乡统筹发展,加快城市建设,带动经济强村的战略目标。榆林市城市建设规划把五雷沟村划为中心,有几条路几座桥要从村上通过,即:富康路、长城南路、东山大道、永济桥、榆溪大桥、还有一个污水处理厂共占地400多亩。历史性机遇在向我们挑战,村领导班子说服村民,积极协助政府征地、修路、架桥、建厂工作,很快达成协议,2006年永济大桥落成通车,富康路开通,2007年秦庄梁占地1千多亩的开发小区和政府达成协议联合开发建设社会保障性住房解决弱势群体住房难问题,2008年榆溪大桥落成长城南路和富康路贯通,车流不息,及大的缓减城市交通拥堵,市民拍手叫好,同时五雷沟村也全部溶入在城市建设中,在上项目,批手续过程中政府给予很大的支持,于2009年底基本上完成了塞上景苑小区建设的审批手续,秦庄梁开发小区的修建性详细规划开始修编,五雷沟村新一轮的发展框架形成。口号是项目带动促发展,实现塞上景苑和开发小区两大项目建设带动社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突出改善村民的居住环境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全力维护稳定,改革创新三个重点,推进产业化强村,特色经济大村,三产服务优村,文明和谐名村四大建设,全力构建富裕和谐新农村。奋斗目标是到2015年,累计固定资产投资20亿元,创固定资产达30亿元,集体年纯收入5000万元,村民人均年纯收入1万美元,实现小康目标。 ■刘宝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