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别让扶贫物资成“唐僧肉”
住钢筋混凝土楼房,有一应俱全的现代家居,全家能领扶贫物资,无房可住的村民却没份——如此情形出现在广东南雄市坪田镇老宅村。7月28日《南方农村报》以“百万富翁领得扶贫物资贫困户未能领取”标题作了以上报道。
天灾人祸造成了一些农民的贫困,实行对口扶贫是发挥社会力量,帮助燃眉之急的贫困户渡过难关的一个措施。可是人们遗憾地看到,有人却将扶贫物资看成了“唐僧肉”,贫与富都想从中“分一杯羹”这岂不是一件咄咄怪事?身缠万贯者富上加富,身无分文者贫上加贫,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此事说来荒唐,坪田镇党委书记对此的解释是:“2007年,当时有关部门要求老宅村按人口40%的比例上报一份贫困户名单,由于时间仓促,村干部来不及走民主程序,就随便填了包括一些亲朋好友在内的名字报上去了。”
人们常说:扶贫款、扶贫物资是“夏送甘霖,冬送温”。可是我们的一些农村干部却将事关民生的大事视为儿戏,拍脑袋就开出了一串名单。于是我们遗憾地看到“近水楼台先得月”,凡干部沾亲带故的便榜上有名。
我们国家幅员广阔,发展呈现不平衡,富者帮穷者是发扬光大“首望相助”的传统精神,理当将“帮”落到实处,将“扶”扶到点上。如今好事成了坏事,老宅村的村民连年告状不休,这岂不是一件让人遗憾的事?
其实,村务公开能有效地制止这种弊端,但可惜的是,老宅村的村务公开没有得到有效的落实,如果我们在事关村民切身利益的问题上做到公开,让村民通过民主程序来确定扶贫对象,那么就不会发生村民告状,干群纠纷的事了。 (曾志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