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今迈步从头越
——陕煤神南红柠铁路公司五年发展综述
在中国新煤都——神木这片广袤而神奇的土地上,从古老的秦长城墩台到美丽的考考乌素沟,炎炎夏日的酷热并不能阻挡红柠铁路人的欢欣。就在举国上下为建党90周年欢庆的七月一日这个具有特别重要意义的日子,统计显示,红柠铁路公司上半年业绩全面飙红,以628万吨煤炭输送全国的务实之举,实现了时间过半,任务过半的目标,为党的90岁生日献上了一个企业最为实在的礼物。
还是在今年元月14日,随着一列满载煤炭的列车从红柠铁路驶向包西铁路神木西站,通过包西复线南下,这对于陕西红柠铁路有限责任公司而言无疑具有标志性意义,预示着经过四年多的艰苦奋斗,由其负责建设运营的红柳林至神木西铁路全线货运正式开通。
红柳林至神木西铁路(简称红柠铁路)位于神木境内,是陕北能源化工基地重点建设项目之一,依托神南矿区丰富的优质商品煤炭资源,高标准设计,高起点建设,在各股东、各级政府和铁路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红柠铁路按预定时间实现了与包西复线的同步开通。
审时度势,项目当年立项,当年开工建设
红柠铁路项目是在红柳林至柠条塔铁路支线项目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早在2004年10月20日,项目单位陕西省地方铁路公司就向省发改委呈报关于申报《红柳林至柠条塔铁路支线项目建议书》的报告。同年11月17日,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以《关于陕北红柳林至柠条塔铁路支线项目建议书的批复》(陕发改交运〔2004〕574号)同意红柠铁路立项。但项目进展只完成了可行性研究后就被搁置。
陕西煤业化工集团公司成立后,陕西煤炭工业的重心北移已成为大势。2005年,柠条塔煤矿矿井开始建设,红柳林煤矿和张家峁煤矿建设也在积极筹备之中。在神南矿区建设一条与几个大型煤矿相配套的运煤专用线,已成为当务之急。包西大通道的建设,为红柠铁路的建设创造了有利时机。
经过充分的调查论证,陕煤集团与神木县政府、陕西省地方铁路公司达成共识,共同开发建设红柳林至柠条塔铁路专用线。2006年4月11日,陕西红柠铁路有限责任公司创立大会在陕煤集团召开。项目建设初步方案形成。
在确定了新建铁路专用线东起神延铁路红柳林预留站,西接新建包西复线神木西站方案后,5月16日,公司委托铁道第一勘察设计院对全线进行可行性研究。确定了专用线东起神延铁路红柳林预留站,西接新建包西复线神木西站,设张家峁、柠条塔、侯家母三个中间站,线路正线长度42.334公里,按单线电气化、地方铁路一级标准建设的总体方案。同时,确定了“一次立项,分段设计,分期建设,电化标准,内燃过渡”的思路,计划四年建成的建设计划。
2006年8月23日,陕西省发改委以“陕发改交运[2006]861文《关于新建红柳林至神木西铁路专用线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同意工程立项。
在完成控制工程招标、施工队伍选择后,11月2日,公司举办了隆重的公司揭牌暨红柳林至神木西铁路专用线开工奠基仪式。至此,红柳林至神木西铁路正式拉开了建设序幕。
红柠铁路实现当年立项、当年开工建设,显示了公司各股东精诚团结、共谋大业的气魄,也充分展示了红柠铁路公司领导团队的高效、扎实的工作作风。红柠铁路的建设,也创造了陕北能源化工基地各铁路专用线的第一。
艰苦建设,磨砺精品,建设高标准运煤通道
红柳林至神木西铁路专用线位于毛乌素沙漠南缘与陕北黄土高原过渡地区,地形地貌多变,地质构造复杂,设计难度和施工难度大,加之线路设计横跨神府矿区南区各大井田,在压覆煤炭资源的同时,也必须从煤矿采空区上穿越。点多、线长、征地难、拆迁难、工农关系协调更难。这些困难,并没有阻止红柠铁路公司的决策者们将专用线打造成为运量最大的铁路专用线的决心。
在红柠铁路全线,骆驼场隧道、沙峁沟隧道、格丑沟特大桥、考考乌素沟一号特大桥、赵仓峁双线隧道、柠条塔车站公路及河道改移、刘石畔隧道、考考乌素沟二号特大桥,路基、桥涵、全线架梁、铺轨、电气化建设,每一个单项工程的完成,都凝聚着红柠铁路建设者的努力付出和辛苦工作。1500多个日日夜夜,红柠铁路的建设者们顶酷暑、冒风沙、战严寒,排除阻工干扰,抢抓黄金工期,打了一个又一个硬仗,谱写了许多动人的篇章。
骆驼场隧道是红柠铁路控制工程之一,隧道全长1554米,为单线隧道,最大埋深75米,位于陕北黄土高原梁峁沟壑区与毛乌素沙漠的接触地带,围岩发育松散,隧道出口方向176米为风积沙地质构造。为了加快施工进度,施工采取两头掘进方案。隧道出口方向开挖过程中极易产生塌方及流沙,施工极其困难,施工过程说到底就是技术攻关的过程。经过多方比较和试验,研究制定了“加大超前小导管环向密度和纵向搭接量、改变钢筋网片密度、从地表竖直打小导管至开挖面以上3米处注浆,注浆后将开挖面以上6米左右厚度的沙土全部固结为一体,隧道基础段用树根桩加固,稳步向前推进”的施工工艺。目前我国风积沙隧道最长150多米,骆驼场风积沙隧道的建成,成为中国铁路风积沙隧道之最,该单项工程也由施工单位申报了铁道部技术进步二等奖。
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红柠铁路从一开始就确定了与新建包西大通道同一建设标准,作为矿区的配套工程也被陕西省列为重点工程之一。在质量管理工作中,由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公司质量管理部门、铁路行政主管部门由下而上建立了严密的质量管理体系,在材料控制、施工工艺流程、质量检验等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实行质量不合格不验工计价的硬性规定,促使施工单位自觉把好质量关。
对煤炭、化工、铁路运输这些高危行业来说,安全是企业发展的命脉。五年来,红柠铁路公司始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紧抓安全工作不放松,在项目建设和试运营期间,未发生一起人身和设备安全事故。成绩的取得,取决于一是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建设不断完善,确保安全工作从制度上可控;二是高强度的现场监督管理,抓好源头和过程的安全控制;三是从抓好班组这个最基本的生产单位的建设,落实公司三级安全教育,选拔优秀员工担任班组长,通过岗位安全培训实现全员持证上岗;四是狠抓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提升安全管理质量;抓好宣传教育,加强员工和路外群众安全意识;五是以公司《安全基础管理考核办法》为标准,加大安全考核力度;六是认真开展“安全生产年”、“安全生产月”、“百日安全”、“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路外安全宣传”等为主题的专项活动,在安全工作中实现公司的经营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同步。
把红柠铁路建成环保通道、绿色通道一直是公司管理者的永恒信念。看惯了黄沙,才知道绿色的珍贵。面对脆弱的生态环境和项目建设的矛盾,在施工过程中,红柠铁路公司时刻也没有放松环境保护这根弦,将工程环保、水保与施工进度、质量、安全放在同等重要位置一并考核。各施工单位也积极响应,在铁路路基施工过程中采取洒水、覆盖等方式,尽量减少扬尘,努力减小对当地居民生产生活的影响,把环保、水保措施用足用好。当第一批栽植的紫穗槐在路基地护坡上绽放出黄绿色的新芽,扰动过的沙山又被青草铺满,环保和水保通过政府有关部门的验收,红柠铁路建设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以2009年5月6日红柠铁路红柳林车站实现拨接开通,到2010年5月21日红柳林站第一次试装车为起点,红柠铁路建设成果初现。同年7月28日,东段设备开通,9月12日,柠条塔车站试装车成功,11月28日,西段设备开通,12月9日,张家峁车站试装车成功,12月16日,全线正式发运煤炭,路企直通工作会议召开,12月28日,接触网工程开始验收。2010年也成为红柠铁路建设最富有成效的一年。
合作共赢,路企直通,运输格局改变带来全新机遇
随着形势的发展,国铁与地方铁路路企直通成为趋势。由自营管理转向路企直通模式,不仅仅是管理理念上的改变,也是效率观、利益观的一次重大转变。
在铁路设计阶段,考虑到神南矿区不断发展的前景,铁路设计运输能力较大,为发展留有余地。但从路企直通的角度看来,现实状况并不能满足路企直通的需要。
路企直通对红柠铁路来说是一个全新的课题。按照铁道部推行路企直通运输的要求,就红柠铁路而言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要在确保国铁运输安全的同时,对所属铁路全线进行适应性技术改造和运输组织优化,提高运输设备运用维护质量,加强运输安全基础管理,提高企业人员作业水平。二是机车调度、电力调度必须纳入路局统一调度。三是要建立安全保障和互保机制,界定相互的安全责任,重新签订安全协议,确定安全互保区段,避免出现安全上的空档。四是必须积极探索运输组织和作业组织流程的优化和再造。五是制定信息衔接方案,搭建双方信息共享平台,解决信息交互的不统一性。六是费用清算方法的制定。
为解决这些对企业来说全新的课题,公司不等不靠,一是积极走出去考察学习,向已实施路企直通的铁路运输公司学习取经。二是全力以赴做好适应性技术改造,加快路企直通各项工程的新增建设工作,快设计,快建设。三是积极做好与路局的信息对接,积极协商运输、安全等事项,为路企直通铺平道路。
目前,红柠铁路路企直通涉及的运输组织和工作流程优化、减少重复作业环节、创立联合办公机制、加强信息共享建设、明确国铁与地方铁路双方的安全责任等各项工作正在积极实施当中,双方共赢的合作方式已基本形成,“以铁流引导煤炭物流”正成为红柠铁路的共识,提高运输效率,扩大运输能力,更好地为企业和地方经济建设服务必将成为现实。
2011年2月份,红柠铁路煤炭发运量完成100.5万吨,首次突破百万吨大关。上半年又实现了发运628万吨的好成绩,全年有望完成1500万吨煤炭发运量。
服务为先,文化引领,赋予红柠铁路品牌新内涵
红柠铁路主要承担神南矿区柠条塔、张家峁、红柳林等陕煤化集团所属国有大型煤矿以及地方煤矿的煤炭外运任务,优质服务成为公司生存发展的核心。
在项目设计之初,三大国有煤矿与红柠铁路的设计衔接是一项复杂的工作,集中反映在快速装车系统的方案、选址和建设上。为了同步做好建设工作,红柠铁路公司主动牵头,多次组织衔接协调会,就各车站的快速装车进行论证,并积极为各煤矿快速装车系统的施工建设腾出时间和空间。并及时组织安排路局对系统进行验收和试装车。目前,各车站装车系统运行基本正常,装车时间大大缩短,装车效率有了大幅度的提升。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在项目建设不断取得进展的同时,企业文化的建设也有了长足的发展,酝酿形成了以“打造国内一流现代化煤炭运输企业”的共同愿景,确立了“服务矿区,造福社会,共创美好生活”的使命,树立了“务实创新,追求卓越”的企业精神。与此同时,“生命至上,安全为天”的安全文化理念、廉洁文化理念和员工手册等企业文化成果也已形成并应用。
随着铁路的正式开通,红柠铁路品牌的内涵也逐渐丰富,知名度和美誉度也在逐步上升。以铁路运营为载体,以企业文化的不断发展为引领,以推行半军事化管理和“五精管理”为着力点,以“打造国内一流现代化煤炭运输企业”为目标,为客户提供安全、高效的铁路运输服务。
五年的建设,同样也是五年的付出。能参与一条铁路的建设和管理,表现在红柠铁路人脸上的有自豪、有欢欣,也有对家人的些许歉意。
一篇在红柠铁路内部很有些知名度的小文《一瓶香椿》就特别能说明这一切。文章写道:“同事清明探家回来,妻让捎来一瓶香椿,瓶子里三层外三层地裹着,想是妻怕路上磕破了,打开瓶盖,香椿的翠绿和独有的异香令人垂涎,香椿切的很碎,却能看出极细的刀工,我能想出妻在厨房忙碌景象。妻的电话是先到的,她说今年香椿少,也很贵,很自私的交待我要自己留着慢慢吃,我明白其中的暖意,那是一份爱,一份关切。今年一直春寒,神木地方更加偏北,冬天的寒意迟迟不肯退去,杨柳树梢豆丁点儿的嫩绿丝毫感受不到春天的气息,偶尔会刮起一阵狂风,漫天的沙尘如挣脱般狂舞,呼啸着席卷过来,这时你会真切地体会到塞外边陲自然条件的恶劣和生存条件的艰苦。煤业集团三大矿井和铁路专用线经过五六年的建设,大型煤炭生产基地已初步形成,这其间融入了多少建设者的艰辛和汗水啊,我是建设者其中的一员,我和我很多的同事都来自陕西关中地区,我们付出努力和辛劳,我们为此感到无比的自豪。我们有当年杨家将戍边守疆血洒战场时的豪迈,也有离妻别子时黯然神伤的柔情。煤炭基地建设的成就,有来自我们身后千百名家属无私的奉献和无言的支持!在这狂风肆虐的沙尘中我们牵挂你们,关中百里秦川想必这时已是一片春机盎然了吧。”
奉献是红柠铁路每一个员工的常态。从公司领导至普通员工,大家都明白自己肩上的担子有多重,责任有多大。公司领导也把员工的冷暖放在了心中,把宝贵的建设资金尽量多地拿出一部分为员工工作和生活创造好一点的条件,让员工深切感受到公司这个大家庭的温暖和关怀。公司员工中大部分都是刚走出校门不久的大学生,富于青春活力,工作热情洋溢,对自己的工作岗位十分看重,公司也格外珍惜他们的热情,努力为年轻员工的成长搭建平台。在公司举办的两次员工文艺演出中,许多一线员工用自己朴实无华的语言,表达了对公司大家庭的依恋和热爱之情。
前途广阔,任重道远,而今迈步从头越
在公司成立的第一个五年里,红柠铁路的建设始终都得到省、市、县各级党委和政府以及各股东的大力支持和关怀,这也是红柠铁路建设取得丰硕成果的政治保证和经济保证。红柠铁路公司的管理者深深地认识到,完成建设任务只是迈出了第一步,只有实现铁路安全运输、发挥优势、准确定位、高效运营才是公司生存与发展的最大价值和唯一选择。
一代伟人和领袖毛泽东在他的著名词作《忆秦娥?娄山关》写道:“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这豪迈的语言代表了新中国缔造者在面对艰难险阻时的从容不迫的气度和博大胸怀。
身处铁路运输行业,红柠铁路公司也在努力审视自身的优势和不足,一方面,红柠铁路在建设期,公司领导目光始终都在关注着国铁大通道的建设,郑西客专、太中银、包西大通道的建成,西合复线、西安至成都客运专线(陕西段)的建设都为红柠铁路未来运能的发挥提供了条件;神木富足的煤炭资源为红柠铁路运量上台阶提供了保证;与包西铁路通道同标准的电气化铁路、先进的机车、一流的设施、设备等硬件配置也体现了公司的运营实力;路企直通的施行,铁道部对陕北能源产品货运的重视和重新布局,以上这些对公司的发展都极为有利。另一方面,作为一个新建铁路,公司的综合实力提升还需要一个较长的时段,运营管理体系的理顺、新线路、新设备、新员工三者之间的磨合还需要一个过程。这些,都让红柠铁路的管理者清醒地认识到区位的优势和硬件的完备,并不代表经营和管理存在优势。将加强管理与发挥区位优势两者完美有机地结合起来,全力打造服务品牌,才能实现公司的不断发展。
2010年12月28日,在革命圣地延安举行的包西铁路通道(陕西段)开通仪式上,铁道部的贺电指出“包西铁路通道的建成,对形成客货兼顾、煤运为主的快速大能力路网通道,增强包柳通道沿途区域间的经济往来,加快蒙西、陕北煤炭外运,促进西部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作为向包西铁路通道输送货源的煤炭运输专用铁路,红柠铁路的存在和发展意义重大。
铁路运输的专业性,要求员工队伍必须具备足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经验。为了打造一支符合现代化铁路要求的员工队伍,红柠公司未雨绸缪,在项目建设的第二年就完成了铁路专业院校毕业生的招录工作。2008年在兰州交通大学和西安铁路技术职业学院一次性招录各铁路专业毕业生145名,并于当年七月份组织了入司教育仪式。随即,公司投入巨资,将所有新员工安排至西安铁路局下属各段站进行为期一年的知识巩固和实作培训。经过培训,大部分员工在培训期间已能独立顶岗,表现出了较好的适应能力,获得了培训单位的好评。2010年,全部培训员工都已上岗。
为了确保铁路运输工作的正常运转,红柠铁路制定了以老带新的员工内部培养模式。公司公开招聘一批经验丰富的铁路老职工,借助他们的工作经验,用“传、帮、带”的方式促进年轻人的成长,竭力为红柠铁路打造一支合格的运营管理队伍。
2011年4月11日,是红柠铁路成立五周年的日子。为了庆祝这个特殊的日子到来,公司没有花钱搞庆典仪式,而是组织举办了一场“我与红柠共奋进”的演讲比赛,员工来参赛,领导当评委,对员工发自内心的精彩演讲,大家用一阵又一阵热烈的掌声给予肯定。以这样的形式来庆祝公司的生日,显得特别有意义。
对红柠铁路来说,艰苦卓绝并且成就斐然的第一个五年已经过去,在这不平凡的五年中,红柠人完成了项目全部基础建设工作并实现了铁路运营的良好开局。在公司“十二五”规划中,公司煤炭发运量每年按500万吨规模递增,员工收入增幅按不低于15%的标准确定,起步之年,我们又恰逢政策、资源、市场、信息等多方面利好,为企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前景。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超大规模的运量对刚刚建成的红柠铁路来说,在安全管理和经营运作等方面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发扬而今迈步从头越的精神,继续艰苦创业,续写新的辉煌必将成为红柠铁路人永恒的主旋律。
(寇必昀 刘公望)
2010年5月18日,吴登昌副省长(左四)在煤业集团华炜董事长(左五)、神南公司王忠义书记(左一)、刘建设总经理(左六)、原神木县委书记郭宝成、原神木县县长雷正西等领导陪同下视察红柠铁路运营工作。图为红柠公司董事长、总经理陈天成(右一)向各位领导介绍红柠铁路建设和运营情况。
张家峁车站首次试装煤成功
单跨136米的格丑沟特大拱桥
柠条塔车站双线快速装车
考考乌素2号特大桥雄姿
张家峁车站快速装车